去年,32台AED设备现身我市部分车站、公园、商场、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到更大的生机。4月26日至29日,我市面向全市30余家AED投放试点单位的管理人员及志愿者集中进行了6场使用复训,普及急救知识和AED正确操作方法,让更多的人在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能及时、科学、有效地挽救他人生命。
此次培训是我市开展AED投放试点以来全市范围内进行的第二次较大规模AED使用培训,共有一百多名管理人员及志愿者参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担任讲师,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并演示了AED的正确使用方式。
谢艳慧是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之一。去年,市图书馆安装了一台AED设备,作为济宁市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紧急救护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如此贴近。在课堂上,谢艳慧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并在随后的实操演练中尽可能完整还原每一个步骤。谢艳慧表示,这堂培训课的内容比自己预想的丰富,学习形式也很灵活。虽然目前还不能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但她会勤加温习,希望有朝一日能间接成为老师,教会更多身边的人。
据此次培训的讲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前急救医疗组组长邵飞介绍,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专业医疗设备,智能简便、轻巧易携、安全性高,用其进行患者心脏骤停后的早期除颤,可帮助患者恢复心脏跳动,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AED设备目前在济宁还处于普及阶段,群众知晓率相对较低。未来,通过开展更多场次的针对性培训,全社会的急救意识、应对紧急情况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去年,市政府将“在全市32处重点公共场所配置AED”列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在去年10月下旬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市民双击设备急救按钮或扫描二维码、刷身份证等方法,仅需2秒即可获取设备,开机后可根据语音提示进行自动除颤,通过配合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及人工呼吸,能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给予患者有效救治,从而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市民可关注“济宁急救”微信公众号,了解身边AED的位置,学会掌握急救常识及AED的使用,积极参与到自救互救中,保障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来源:掌上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