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回升,不少市民选择外出游玩,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游玩时要警惕蜱虫,一旦被蜱虫叮咬不要惊慌,要正确处理,及时就医。
蜱虫特点及危害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颜色呈红褐色或灰褐色,从芝麻粒大到黄豆大。吸完血以后,它的体型增长得非常大。蜱虫叮咬时,疼痛感和痒感不明显,只是发现叮咬处看起来像长了一颗黑痣。蜱虫叮咬后可引起水肿、出血、急性炎症、过敏等反应,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出血热等。
另外,某些雌蜱(如长角血蜱等)唾液腺可分泌一种神经毒素,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缩性麻痹,称为“蜱瘫痪”。蜱瘫痪如果作用于与呼吸有关的神经上较长时间,使呼吸受到抑制,人可能会窒息而死。
蜱虫为了吸血,蜱头部装备了强悍的吸血口器,呈倒钩状,叮完以后与皮肤连接非常紧密,所以一旦被叮咬不能“粗暴”对待,要谨慎处理。如果就近有医院的话,建议去医院由医生处理。如果自行处置,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不可直接拍打或者将其碾碎,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口器放松,然后用镊子尽量靠近皮肤处夹住蜱拔除。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也要进行消毒。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防护小贴士
市疾控中心专家在此提醒市民,不要过于紧张,“谈蜱色变”,要正确认识,做好个人防护。首先,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拖鞋和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表面光滑的浅色衣服。其次,在野外郊游时,特别是在容易有蜱虫出没的地方,对裸露的皮肤和衣服可使用一些含高浓度的驱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身体检查重点是头部、腰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有宠物随行,应同时认真检查和清洁随行的宠物。
蜱常栖息在植被茂盛的山区及丘陵地带,草地、森林等野外环境,也可以存在于城市的大型公园、植被茂盛的地区。蜱不会飞翔或者跳跃,一般会找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如趴在草尖或者树尖,一旦有人走过,它会疯狂地晃动身体,一旦有一根足接触到了人,会迅速勾住并爬到人身上进行叮咬吸血。一般比较喜欢在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这样一些皮肤比较薄、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
来源:掌上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