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对帕金森病的最新研究

2021-04-27 17:51:17 来源: 商讯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缺乏。PD的典型临床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除表现为运动障碍外,同时可伴有心血管系统障碍、泌尿系统障碍、性功能障碍、情绪与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全球现有约580万名患者,而我国患者人数约为260万,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快,预计每年将新增病例10万人,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接近15%的患者在患病2年以上才去医院就诊,错失了早期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

有关PD的病因迄今尚不明了,既往的研究表明可能与诸多因素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对进一步阐明PD的发病机制有很大裨益,目前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毒物、感染、氧化应激及自由基形成等都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诱发原因。

对于PD的传统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采用药物、手术治疗使患者的功能尽快恢复,其次是以康复治疗为主的保护性和预防性治疗。无论是药物、手术还是康复治疗,均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

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脐带血在PD动物模型中有不错的治疗作用。2016年国外科学家将人脐带血细胞直接通过血管注射到模拟帕金森症的小鼠体内,24h、7天、30天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在小鼠的脑部、肝脏、肾脏以及骨髓中都发现了人脐带血细胞,在小鼠的脑部也含有脐带血细胞,说明采用脐带血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是有希望的[1]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含有一定量干细胞及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我国科学家聊城市人民医院宫殿荣教授首创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并将其作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的独特途径[2]。该研究纳入了31例PD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5岁,平均患病时间为8年,在治疗之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效减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采用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将已经复温处理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5 mL缓慢注入患者的枕大池,所有患者成功随访1年,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穿刺移植相关并发症。

在治疗前后,采用国际通用的帕金森评估量表第Ⅱ部分、第Ⅲ部分(UPDRSⅡ、Ⅲ)、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为患者进行评分。在治疗后1、3、 6、12个月,结果显示各评分均持续下降,并在统计学上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在治疗后1个月,NMSS及PSOI评分显著下降,并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取得进行性改善,这提示该研究对于PD患者非运动症状起效较快,并且疗效显著持久。综上所述,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来源丰富,免疫原性低,可以直接用于异体移植,对供者没有伤害。目前其治疗PD的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其通过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改善脑内微环境、调节免疫机制和促进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王玉振 本文来源:商讯 责任编辑:王玉振_jn0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