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如今,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好习惯。与此同时,就餐习惯也应引起重视。市疾控部门提醒您:践行分餐制,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习惯。
为什么要推行公筷公勺
●分餐能避免很多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疾病,比如甲肝、手足口病、痢疾等。
●如果就餐者口腔、胃等消化道黏膜出现破溃,合餐时易增加感染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非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风险。使用公筷公勺有利于杜绝唾液、飞沫在餐桌上传播,防止“病从口入”,有效阻隔疾病口口传染,实现疫情的科学防治、有效防控。
●有利于弘扬科学健康、绿色节俭的生活理念,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
●干净卫生 预防疾病
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减少浪费 文明餐饮
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如有剩菜剩饭就餐者可放心打包回家。既能减少浪费,又能培养环保节约意识。
如何使用公筷公勺
在外聚餐时
●公筷公勺应与个人使用的餐具有所区分。
●上桌的每道菜、汤都应配备分餐餐具,做到一菜一勺或一菜一筷。
●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熟制的菜品,应提供“生料专用公筷”。
●对尚未推行公筷制的餐馆,顾客可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或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家庭用餐时
●固定餐具: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且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公筷公勺: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无法自己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要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尽量不要采用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以及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使用公筷公勺 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公筷公勺后应放回原处。
●取菜宜适量,不将多余的菜返回菜盘。
●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随意翻菜。
●不将公筷公勺插入菜或饭中。
●使用公勺舀汤应避免汤汁溢出。
●餐后剩余食物收集,应使用公筷公勺。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大家的健康安全就多了一重保障。分餐不代表分感情,使用公勺公筷不仅仅保护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从我做起,从文明就餐做起。
来源:掌上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