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学百年党史、走红色长廊、开邹平新局”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邹长中心县委成立纪念馆,在这里充分了解了邹长中心县委成立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在党的领导下邹长地区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奋斗史,真切感受到革命者不畏艰辛、勇于斗争、敢于献身的精神风貌和非凡勇气,以及为革命事业、祖国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纪念馆,今年76岁的焦桥镇韩套村老党员王德田向记者们详细讲述了小清河伏击战。
为传承红色基因,让后代人了解韩套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出的牺牲,铭记历史,2005年,王德田与两位友人开始着手采访记录小清河伏击战。25日,王德田为记者们“还原”了一场的小清河伏击战。
“小清河伏击战就发生在韩套村以北的小清河。”王德田告诉记者,“韩套村地处邹平、桓台、高青三县交界,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有名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19日,邹长地区抗击日寇的第一枪——‘小清河伏击战’就发生在我们村。”
1937年,日本占领济南等地后,小清河便成了日军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当时日军的交通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胶济铁路,一条是小清河。日军的汽艇和运输船趾高气扬地在小清河肆意出入,还经常在路过沿岸村庄时,上岸进行烧杀抢掠,沿岸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
“李寿岭,也就是后来的第一任邹长中心县委书记,当时以长中附小教员的身份积极在当地开展抗日工作。当他看到日军在小清河沿岸的暴行后,及时与廖容标司令取得联系,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小清河一带伏击鬼子的汽艇,打击一下日军的嚣张气焰。”王德田讲述,“1938年1月18日晚,廖容标司令员带领四十多名战士来到韩家套宿营。19日拂晓前,部队由我村出发经半个多小时便埋伏到小清河南岸的芦苇丛中。韩子衡带领区中队员埋伏在小清河北岸,并在河中心用两只木船并排挡住了河道。战士们一直等到临近中午,小清河上游济南方向才传来阵阵马达声,一艘日军汽艇很快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一向目中无人的日军发现了河中的木船,一连地鸣枪警告,企图依靠往日的飞扬跋扈驱散木船,看到木船无反应,鬼子兵便从船舱里大喊大叫着窜了出来……”
记者获悉,小清河伏击战共歼灭鬼子12人,其中有1名旅团长、1名联队长和1名高级参谋。
"小清河伏击战虽然不是一场大的战斗,但影响深远,它打击了敌军嚣张的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抗战斗志。"这是这位老党员王德田对小清河伏击战的定义。
(记者 潘理溱 刘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