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学百年党史、走红色长廊、开邹平新局”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焦桥镇采访到了参加抗美援越战争的老兵曲庆达。
今年78岁的曲庆达是焦桥镇后三村人,1963年入伍,1965年动员抽调到越南,与越南军民并肩战斗,共同打击美国侵略者,1968年11月凯旋回国。三年多的时间里转战越南6个省,作为司令部卫生科一名后勤保障兵救治伤员无数,见证了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的穿越、在惨烈战斗中英勇奋战,和他们比起来,我们活下来的人不知道有多么幸福!”曲庆达表示,五十多年过去了,出国第一天遭遇的第一场战斗至今仍历历在目。
“出国前,我们在文山驻扎期间,当地群众参战参军热情高涨,见到我们穿着军装分外热情。当地一名叫阮立明的小伙子天天缠在司令部要求参军,可当时他只有十七岁,外表看起来很瘦弱,不够参军入伍的硬性条件,最后经不住他本人及家人的强烈要求破格批准随我们部队出发。我们从文山州麻栗坡出境进入越南,经过一夜急行军到达目的地越南宣光省,当天上午十点在一个叫狼关桥的地方遭遇了敌机轰炸。轰炸过后,为了弄清敌人炸弹的材料,工兵部队在拆解炸弹时炸弹突然炸裂,五名战士壮烈牺牲,其中就包括只有十七岁的阮立明,阮立明牺牲时离家参军报国只有几个月。当时我们对五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做了宣传报道。”曲庆达告诉记者,英雄不能被后人忘记,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和平年代,英雄的事迹更应该被传颂,英雄的精神更应该被传承。
(记者 潘理溱 刘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