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滨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学百年党史,看老区变化——追寻老渤海红色印记”主题采访活动适时开展,通过这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传播,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连续四天的主题采访,分别走进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滨城区杨柳雪党性教育基地、沾化区烈士陵园、惠民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阳信县毛岸英纪念馆、博兴县高家渡革命历史纪念馆、博兴县陈户烈士纪念园、无棣县烈士陵园、邹平市烈士陵园和长山中学民族魂纪念馆等地。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追思和学习了革命先烈崇高的品格风范。
多少年前这里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多少年后,我们在这里接受精神的洗礼,感悟学习革命先烈以及老一辈共产党人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用新闻力量传递最高忠诚,以学思践悟凝聚前行的磅礴力量。作为一名记者,也作为一名党员,我的感悟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正当其时的精神洗礼 我们应该学什么
这几天的主题采访可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党课,也是一场全面的精神洗礼。而且,在新起点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全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意义非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部教科书里有什么,我们应该学什么?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20万优秀子弟兵参军参战出生入死,英雄事迹代代颂扬,红色故事接辈流传,铸就了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一脉相承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我的老家在沂蒙山,如今走在老渤海的土地上,采访学习、思考领悟,更深刻的感受到红色先辈精神的一脉相承,更不不觉间生发出强烈的历史传承责任感、使命感。我们都是红色的后代,更应该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潜下心、俯下身,去感受,去体悟,去思考,去传承......触摸历史的脉动,真心地激动不已,我在想,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会做什么?我能为国家为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做什么?我会像采访的90多岁的老军人在战火纷飞中不惧牺牲勇往直前吗?而处在和平的今天,我又能做些什么?
二、如何立足本职工作,用新闻力量传递最高忠诚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首先能做的就是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全面反映在党的领导下渤海革命老区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的进展成效,用新闻的力量传递最高的忠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兴起新的热潮。
通过实地采访,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渤海大地上不只有“一马三司令”的英雄故事,滨州不只有“一门无烈士”的英烈事迹,滨州的红色星火,星星点点遍布渤海大地。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笔触,让红色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的光芒。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将立足本职工作,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员,让更多人了解党史、学习党史。紧扣党史内容,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学以致用 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采访活动行进式进行,采与学、学与悟、悟与做相统一。我们要牢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我想,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做和用。如何做,如何用,是一个永恒思考的议题。
英雄者,国之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以及老一辈共产党人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实践载体,深化“走转改”,力行“三贴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总之,用好红色资源,汲取前行力量。学而有思,学以致用,进一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用党的奋斗历程鼓舞斗志、用党的优良传统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经验启迪思想,在学思践悟中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记者 张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