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辖44个行政村、3万口人,下设4个联村党委、47个党支部,党员1518名,是“国家级产业强镇”“ 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 省级旅游强乡镇”。自基层党建示范镇创建以来,燕崖镇聚焦“四好一高”标准,聚力向全市最高标杆看齐,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党建引领,强化产业依托,举全镇之力抓推进、抓落实、抓提升。
乡村振兴新实践 抱团发展出新招
3月30日,在燕崖镇桑家峪村,67岁的村民刘丙利喜不自胜地介绍起自己的新房,脸上笑开了花。在记者面前,一排排青瓦白墙的二层独门小院整齐排列在山脚下,让这个初春的山谷风景更加别致。
而在一年前,桑家峪村村民还住着低矮的老旧石头房屋,很多人都没想到一年后能住上宽敞明亮的二层小“别墅”。这种巨大的变化,得益于2019年6月燕崖镇成立的淄博市第一个联村党委——朱家户联村党委。
为破解少数村“头雁”选人难和单村发展空间窄、村级产业“小而散”、传统产业“长不大”、新兴产业“落不下”等问题,燕崖镇在成功推行优秀村书记“跨村任职”、组建联合村党支部等“联村党建”工作基础上,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融原则,成立了朱家户联村党委。
朱家户联村党委下辖15个行政村,推动组织“联建”、产业“联兴”、人心“联合”,通过整合资源,各村一体化布局、差异化发展,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在桑家峪旧村改造中,燕崖镇和朱家户联村党委成功引入浙江天尚集团投资,实施乡村振兴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该项目将旧村原有石头房屋保留下来,准备日后改做高端民宿,在村中开辟34.8亩土地为村民建设“最美回迁房”,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实现“改得好、住得起、可持续”。
焕然一新的桑家峪,“最美回迁房”整齐划一
焕然一新的桑家峪,“最美回迁房”整齐划一
朱家户特色民宿
通过集中流转土地、资金打包使用、招商引进企业等措施,朱家户联村党委在发挥统筹优势、联合发展产业、推动抱团振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方面,实施“后备厢工程”的计宝峪村也获益良多。
“以前村里很少有外人进来,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村民收入基本靠天。”
在位于计宝峪村的博缘农家乐,计宝峪村女婿翟文波正忙着给农家乐安装照明设施。
计宝峪村地处燕崖镇的偏远地区,与朱家户村相邻,过去交通不便,这里鲜少有游客光顾。从前些年开始,朱家户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相隔不远的计宝峪村显得更加冷清。
朱家户旅游配套建设
在联村党委建设中受益的计宝峪村
从2020年开始,朱家户联村党委开始在计宝峪村实施“后备厢工程”。该工程有两层含义,一是把计宝峪打造成承接朱家户村乡村旅游的后备力量,二是把计宝峪的特色农产品塞满游客的后备厢。
在陪媳妇回娘家时,翟文波与计宝峪村“两委”班子一拍即合。看准了计宝峪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在沂源县城经营着两家餐馆的翟文波,决定回乡创业——承包经营村里集体兴建的农家乐。
除了农家乐,计宝峪村还计划推出磨豆腐、摊煎饼、晒秋等体验式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让更多村民找到增收渠道。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里,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计宝峪村首次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
计宝峪的博缘农家乐
计宝峪的博缘农家乐
精准招商助发展 优势产业促增收
燕崖镇的联村党委工作贴近工作实际、顺应群众期盼、符合发展要求,抓住了以乡村有效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着力点,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内在活力,为吸引社会资本、优秀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载体。
不仅是朱家户片区,在燕崖镇的其他片区,类似的实践也在助力着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朱家户
3月30日上午,在燕崖镇白马河畔的安乐联村党委扶贫产业示范园,凤凰官庄村民王化凤正在香菇分拣车间工作。在农闲时每月2400元左右的香菇分拣收入,让这名农村妇女干劲十足。香菇种植的用工季节性较强,在生产淡季,像王化凤一样在这个扶贫产业示范园里打工的村民有50多人,生产旺季则能达到150人至200人。
走在产业园的种植大棚里,打工的村民正在给菌棒注水。用不了多久,这些菌棒就能长出美味的香菇。
安乐联村党委扶贫产业示范园的香菇大棚
安乐联村党委成立于2020年4月,下辖7个行政村。安乐联村党委扶贫产业示范园通过“联村党委+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安乐联村党委和辉村村集体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建设香菇扶贫产业园。产业园由专业的农业开发公司租赁运营,目前建设了高档香菇大棚51个、简易冷库1处,所产高品质香菇主要出口东南亚地区。
燕崖镇和安乐联村党委立足优势产业基础,着眼拉长林果产业链,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众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枝条粉碎、菌棒加工、香菇种植示范园。同时发展香菇深加工、菌棒有机肥还田,以及果蔬分拣、单冻、包装及深加工等10余个项目,发展食用菌循环产业,打造果蔬全产业链条。
樱桃仍占朱家户联村党委的村民一部分收入(樱桃大棚)
按照投入建设用扶贫资金的比例,该产业园每年给村集体分配收益。在延长出来的众多产业链项目中,有8个项目所在的村每村每年还可收取承包费3万元。整个产业链实现了5个联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余万元。同时,产业链又可带动数百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探索推行联村党建,燕崖镇坚持以“有解思维”破难题、“平台思维”聚合力、“链式思维”谋发展,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有效统筹和聚集,构建起了党建引领、资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凯 孙良栋 通讯员 顾晓琴 周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