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大黄集镇岗李村是一个较小的村庄,近年来,该村群众将加工凉粉、豆腐的副业重新操持,结合现代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成了村民增收的大产业。
“加工凉粉、豆腐是岗李村几代人的唯一副业,村民凭此手艺也增加了收入。”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晓辉介绍,从1980年左右,加工凉粉这类食品因制作工艺复杂且利润微薄,渐渐被村里人所轻视,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认为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快。
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以来,村里的几个“老把式”开始加工豆腐、卖凉粉,竟然挣了不少钱。“其实咱们村里就有金饭碗,只是大家没有端起来。”大黄集镇帮扶干部刘广成、刘卫红看到这一商机,开始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结合村干部将几个做豆腐的村民请到一起,认真分析行情,商讨提升工艺的办法。
“豆腐、凉粉虽说是老行当,但可以想办法让它赋予现代气息,我们凭现有的基础也可以往做精做细方面拓展。”村民李全党说,凉粉作为村里的传统产业,颇有历史,是得天独厚的资源,现在群众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吃腻了,都讲究吃个稀罕、吃些绿色食品,这传统的豆腐、凉粉肯定受欢迎。
在镇村干部和“老把式”村民的鼓动下,不少村民开始学习加工技术,第一批产品很快推向市场,供不应求。苑广银、李福增等村民上马了打浆机,提高了产量;程银生、程合全等村民购买大型号电动三轮车专门向饭店供货,豆腐、凉粉的加工业很快在村里做得红红火火起来。
传统产业激活了沉睡小村,目前全村100余户中有40多家从事豆腐、凉粉加工,不少村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固定客户。从业者人均月增收4000元以上,日益富裕的岗李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快得以体现。
当村民听说村里要在村头修建一个标志性牌坊时,家家户户都慷慨解囊,捐资相助,村口的牌坊很快落成了。“我活恁大,还是头一回见俺庄恁好看,这就是体面。”该村75岁的李富增老人说,“这乡村振兴就是好,咱乡下人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来源: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