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过去“大杂烩”现在“随手分”;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胶州三里河街道卜落林村在推行垃圾分类中,依靠一个公示牌、一个红黑榜、一个网格图这三大项措施,让垃圾分类在村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垃圾处理从过去的“大杂烩”变成了现在的“随手分”。
做饭时,平日里爱干净的村民李克勤总忘不了把菜品摘下的垃圾装到村庄免费发放的可降解绿色垃圾袋后,再放到垃圾回收点上的绿色垃圾桶,准确无误地完成了第一次分类投放。对于他来说这已是生活中信手拈来、习以为常的小事情。
在卜落林村,村民大门旁的墙上都有一个醒目的红色方正的小金属牌子,这种“五亮”公示牌就像一家一户的文明身份证,村民李克勤不仅是村上的美丽庭院建设示范户,而且还是级别最高、月月榜上有名的五星级垃圾分类示范户。这块牌子在他眼里,就像家庭的里子、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一点都不敢马虎。
推行垃圾分类是一个从认识到身体力行的循序渐进过程。卜落林村从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入手,设计了图文并茂、“会说话”的宣传一条街,建立了大喇叭广播站和“啄木鸟”志愿巡防分队。同时,刚柔相济,在“五亮”公示牌、级别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卜落林村又设立了泾渭分明的垃圾分类红黑榜,红黑榜成为了村民“荣辱档案”的重要内容。
为实现整体提升,卜落林村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网中有人、人有其责的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全村村民创建率达到100%,出现了一带十、十带百、点上开花、线上结果、面上出彩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从“大杂烩”变为“随手分”,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卜落林村刚柔并济的举措,实现了村民见贤思齐,人人动手,培养了村民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市只要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切实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我们就一定能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胶州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胶州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