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大授衔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军衔等级为六等十九级,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授予军衔,佩戴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自此开始。从1955年到1965年间,被授予将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统称为开国将军,这其中有13位山东省潍坊籍开国将军:马冠三、王文介、王文轩、王良恩、王淮湘、王道全、朱春和、刘善本、李福泽、张钧、张翼、赵一萍、耿道明。

王文介,山东潍坊寿光台头镇南洋头村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他七岁在本村上小学,后转入寿光县第一小学上高小,毕业后回家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帮助本村小学教员教书。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动员青年学生和农民举行抗日救国集会,成为农民运动和学生活动的积极分子。1932年,他经褚景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秋,王文介任中共寿光县第六区区委组织委员,负责发展党的组织。在他的努力下,北洋头支部、南洋头支部和一座楼支部得以恢复。
齐鲁抗敌
1937年12月,王文介参加牛头镇起义并参加八路军。1938年八支队建立后,王文介任三中队指导员。4月,八支队与潍北武装起义的七支队会师,王文介率领三中队参加了袭击昌邑城北敌人据点柳疃镇的战斗,消灭日伪军一部。后来,七、八支队由寿光、昌邑向胶东地区活动,王文介率部收编了原龙口公安局和海关的武装,并参加消灭游杂武装的战斗。八支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他改任第五大队政委。1938年7月,七、八支队奉省委命令从胶东返回,在掖北进行征编,改为三个区队,他任一区队五大队教导员。部队回到清河区后,王文介率部参加了焦家桥战斗,恢复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并在长山、临淄等地打击日伪军。

1939年3月,七、八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王文介担任了一团一营教导员;5月,部队精简整编,他改任一营一连指导员;7月,他调任支队特务营政委。1940年9月,山东纵队进行整训和整编,鲁中区部队编为第一旅,下辖4个团,王文介任三团政委,并率团参加了鲁中反“扫荡”和反顽战斗。
1941年2月,王文介调任四旅十一团政委,战斗在新泰、莱芜、蒙阴地区。在远离上级只能靠电台联系的情况下,他率部反对顽军第12师,打击日军的“蚕食”,曾消灭日军两个小队。
1942年12月,王文介入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半年后转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学习结业后,王文介留延安中央党校任六部秘书,不久,任组教科科长。1945年,他与朱瑞、徐向前、朱春和等山东渤海区代表出席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开始后,王文介调任华东局党校党委副书记。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成立后,王文介调第3纵队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
1949年2月,王文介任第3野战军第7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随军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发展炮兵
建国后,因抗美援朝作战和建军的需要,中央军委特别重视炮兵建设。根据中央军委1949年12月批复,1950年1月,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榴弹炮兵师师部改称炮兵第三师师部,王文介任政治委员,5月,他率领炮兵第三师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
1955年,王文介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王文介被任命为西安炮兵学校政治委员。
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成立。1970年,王文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兼第二炮兵技术学院政治委员。1979年,任第二炮兵顾问。1982年6月,离职休养。
1983年2月1日,王文介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7岁;2月1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追悼会。
来源:寿光市台头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