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人勤春光好 春耕备耕忙——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由南向北渐次展开》为题,聚焦全国各地春耕备耕。其中,点赞山东曲阜合作社调整结构、临邑春播玉米用足绣花功夫、青岛马铃薯播种用上“云科技”。以下为原文报道节选:

“云科技”助力,成了春耕新潮流。
轻点手机,水雾自动从喷头奔涌而出,农田墒情、作物成长状况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在江苏沭阳县华冲镇司家荡村杂交水稻制种和商品粮基地,手机成为农民春耕好帮手。今年沭阳县在田小麦141万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云技术”全程呵护粮食生产。
眼下,山东青岛的马铃薯等作物进入播种关键期,小麦返青也迎来除草、施肥的最佳时机。在胶州市洋河镇朱季村,无人驾驶旋耕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无人驾驶播种机紧跟其后进行自动播种,播行笔直,覆土均匀。“过去播种马铃薯,全村老小都要上阵。如今,有了无人驾驶旋耕机、起垄机和播种机,种地轻松多了。”青岛高产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高古今年种植了80亩马铃薯,不到一天就全种完了,“用上北斗导航控制系统,作业精度高,误差控制在两厘米以内。”
目前,青岛市农用北斗终端农机保有量已达到3000多台,马铃薯、胡萝卜等作物起垄作业80%以上实现无人驾驶;全市机动植保施药机械1万多台,植保无人机800多架,基本构筑了“地上+地下+低空”的立体作业格局。(原文报道节选)
早在一周前,市融媒体中心《民生速递》栏目、“胶州广电”公众号,就以【基层见闻】春耕生产用上北斗导航“黑科技”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后反响良好,如今又得到上级媒体的关注、报道,胶州春耕生产声名远播。


提起农作物播种,我们眼前一般会浮现出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场景。但如今在洋河镇金色庄园家庭农场里,已经利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实现了无人驾驶精确播种,让马铃薯播种用上了“黑科技”。

洋河镇金色庄园家庭农场种有大田马铃薯80多亩,今年合作社在播种马铃薯时,一改往年的传统人工耕作模式,在拖拉机上装上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驾驶员只需将农机开到地头上,并在显示屏上设定好播种的各个参数,整个播种过程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和自动化。

58岁的董淑宝干农机手已经3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以前开着拖拉机播种马铃薯,需要一手扶着方向盘,时不时的回头,以便检查播种的效果好不好。现在有了北斗导航这样的“黑科技”,不仅让他们这些农机手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农业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来源:我爱金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