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里岔镇通过实施“初心工程”,将2600多名农村党员由相对“被动”的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变为“主动”的分类引导、分类激励,用更加精准化的制度供给和载体供给,让党员们有了“用武之地”。
初心超市激励党员干劲
3月18日清晨,里岔镇河北新村66岁的老党员李清法和老伙伴们打扫完街道,开心地走到村里的“初心超市”,准备拿着积分换点生活用品。
“这回村里设立了一个初心超市,我们把卫生收拾干净了,挣了积分还可以上超市换一些生活用品,大家伙都有积极性,现在还有更多的村民把自己的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变化很大,天气好了我们还经常出来溜达溜达。”李清法笑着说道。
走进“初心超市”,这里和普通超市并没有多大区别,文具、洗涤用品、食品等日常用品琳琅满目。不同之处在于,商品不是现金结算,而是用积分兑换,每一积分抵购物现金一元。党员可以凭积分在村级指定的超市内兑换不同的商品。
目前,里岔镇每个新村都有一家“初心超市”,试点面向各村党员开放,河北新村河北网格党支部书记许文林告诉记者,“镇里现在给村里设立了一个初心超市,村里20多个老党员的积极性更高了,都带头打扫卫生、值班巡逻,通过积分兑换的‘微激励’,勋章发放、公示的‘荣誉感’,激发出党员争先作为的积极性。”
初心港湾发挥党员优势
走进草泊新村,随着急骤的鼓点声,悠悠的京胡扬起,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渐渐地弥漫在三月春风里,一个个文艺爱好者轮番登场,现场掌声不断,老党员们满心欢喜。
“我们经常在这里组织演出,排练节目,一是把我们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再就是老党员聚在一起,在村庄建设方面还能发挥一下余热。”63岁的老党员李衍宗告诉记者。
“初心港湾”是该镇为高龄党员搭建的寓管于乐的温情港湾,不仅有效解决了老党员过组织生活不方便的问题,温馨灵活的形式,更让老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老党员发挥余热,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热情更加高涨,发挥了良好的风尚引领作用。
“我们在村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年党员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他们对村内集体经济发展、村庄规划、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积极建言献策。鼓励身体健康、行动方便的老党员参加党群服务队,发挥他们在村时间长、联系群众面广、威信普遍高等特点,积极开展家庭邻里纠纷调解、涉农政策宣传等工作,在今年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中,老党员走上街头,参与到清理乱堆乱放、私搭乱建中,讲政策、说情理,帮助村庄啃下340余块‘硬骨头’。”里岔镇党建办负责人兰洪坤告诉记者。
初心驿站激励党组织合力
为进一步调动全镇2600多名农村党员争先担当的积极性,除了“初心超市”、“初心港湾”,里岔镇通过实施“初心驿站”、“初心风筝线”两个平台,对生病、受灾、失业等原因,导致生产困难的党员,通过结对帮扶、社会救助、资源共享、就业指导等措施,帮助解决困难、走出困境,激发内生动力;对不能正常在村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通过跟踪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全程管理机制。里岔镇通过初心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作用,确保管理措施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足,建立起监管厚爱相统一的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机制,让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有激励,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内生动力。目前该镇104名困难党员全部确定了“双结对”帮扶联系人,累计入户走访540余次,流动党员建言献策276条,招引优质富农项目9个。
“对党员实施分类管理后,结合党员的不同特点,我们以党员的内在需求为导向,用‘初心超市’来解决无职党员作用发挥缺激励的问题,用‘初心港湾’来解决高龄党员组织生活单一化的问题,用‘初心驿站’解决困难党员关爱不周到的问题,用‘初心风筝线’来解决流动党员跟踪不密切的问题,通过初心工程,实现了更加精准化的制度供给和载体供给,推动党员分类管理走向深入。”里岔镇党委组织委员孔浩说道。
来源:胶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