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坚决落实全省卫生健康暨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落实意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找准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健康保障。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构筑疫情防控屏障。深化“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的纵深防御策略,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巩固“零疫情”成果。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做好疫情防控物资足额储备,加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全面做好疫情应对准备及处置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健康东营”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坚持规划引领,以“十四五”规划纲要及2035年远景目标为遵循,高标准编制《东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布局规划(2021-2035年)》《东营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组建东营市全民健康保障中心,深入实施16个健康东营专项行动,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化联系、项目化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普及健康知识、优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健全健康支撑、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百姓看病就医难题。整合中心城区油地医疗卫生资源,打造市人民医院、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市中医院三大市级医疗中心,推动二、三级医疗机构领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推行人才、业务、药品、财务、资产、绩效 “六统一”管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力争3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装CT,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668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药诊疗设备,打造109处中医药特色卫生室。全域推广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医疗卫生健康资源下沉,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年内新增“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基层医疗机构5个,以县区为单位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化率达到90%以上,省、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分别达到20个、150个,进一步优化基层“15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有效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四是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筑牢人民健康的安全防线。深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完善疾病预防、医疗救治、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职业健康、血液保障、院前急救、传染病医院等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学科人才和信息化建设,2021年底前建成投用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完成市中医院一期主体工程。县区精神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新增配置17辆负压救护车、2辆移动车载CT、1辆采血车、1辆急救送血车。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及河口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楼等14处县级项目建设进度。开展经常性的防控演练,构建起平战结合、科学高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面向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一老一小”健康保障水平。推进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改革,优化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今年全市3岁以下托位数达到4764个,有效促进人口数量、结构均衡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达标建设,2021年6月底前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楼建成投用。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生活救助等惠老政策,大力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积极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六是抓好示范创建引领,着力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在市、县区卫生健康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专班,及时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遇到的问题和诉求。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组织开展“大竞赛、大比武”,在县区、直属单位、机关科室等层面设立“攻坚克难奖”和“争先创优奖”。积极开展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医养结合示范创建、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区等多项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以创建带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