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里岔镇通过实施“初心工程”,将2600多名农村党员由相对“被动”的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变为“主动”的分类引导、分类激励,用更加精准化的制度供给和载体供给,让党员们有了“用武之地”。
一大早,里岔镇河北新村党员李清法就来到村里“初心超市”,在货物架上挑选着奖品,他开心的告诉记者,自己把房前屋后卫生打扫干净了,会得到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今年66岁的李清法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初心超市让他有了存在感、归宿感。为进一步调动全镇2600多名农村党员争先担当的积极性,里岔镇通过实施“初心超市”“初心港湾”“初心驿站”“初心风筝线”四个平台,充分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作用,确保管理措施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足,建立起监管厚爱相统一的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机制,让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有激励,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内生动力。
“对党员分类管理后,结合党员的不同特点,我们以党员的内在需求为导向,用初心超市来解决无职党员作用发挥缺激励的问题,用初心港湾来解决高龄党员组织生活单一化的问题,用初心驿站解决困难党员关爱不周到的问题,用初心风筝线来解决流动党员跟踪不密切的问题,通过初心工程实现了更加精准化的制度供给和载体供给,推动党员分类管理走向深入。”里岔镇党委组织委员孔浩说。
来源:胶州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