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董集镇党委以“党建+集体经济”金钥匙,持续加大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党组织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市场优势、生产优势双向融合,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开启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示范引领,铺就强村富民之路。三月伊始,前许村锦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一个个西红柿像红彤彤的小灯笼悬挂枝头,颗颗圆润喜人,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处处洋溢着一片丰收的喜悦。2020年1月份,在全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前许锦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村支部书记许孝军带领2名支部委员和2名群众代表作为发起人,采取以集体“土地+资金”方式完成“红股”众筹,明确将合作社收益进行三七分成,其中村集体占比30%、全体村民占比70%。目前,合作社迎来西红柿的第一个丰收季,产量高达6万余斤,帮助群众人均增收500余元,集体直接收益7万余元。
拓宽销路,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度”。如今的前许村,逐渐从一个“人少、事多、家难管”的小村,蹚出了一条富民道路,成为董集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缩影。在与市场接轨的摸索中,前许村合作社借助西十一果蔬种植物流产业园项目,采取“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模式,有计划地扩大种植面积,建立市场化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与批发商签订合同长期合作,实现西红柿产后集中存储、统一包装、共同配送,为合作社生产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产销合理化,赢取最大利益。同时,随着直播带货热度的不断提升,前许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代表,积极带领合作社开拓线上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淘宝、抖音、微信等电商平台,拓宽西红柿销售市场,不断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联盟,打开协同发展大门。前许村以群众在合作社受益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发展果蔬经济作物种植业。一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专业能人”的发展模式,引入专业化种植经营管理人员,高标准建设8个高温棚,与周边村形成规模效应,带动20余名劳动力就业,成功实现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同频共振。二是探索合作社产业联盟。与新李村连片种植西红柿、黄瓜、地瓜等同类经济作物,并与后许村、杨庙村2个邻村现有蔬菜大棚做好共建,共同规划设立大棚蔬菜规模化种植区,探索联营联销模式,实现抱团发展。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董集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已全面铺开,走出了一条既强村又富民的共赢之路,积聚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