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的出现
治愈了人们的“电量焦虑症”
共享充电宝从最初的1元/小时
涨到4元/小时
那么日照的共享充电宝市场情况如何?
价格涨幅大吗?市民对此能否接受?
对此直播日照记者来到
市区几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展开调查
价格受品牌、场所等多重因素影响
在一家冰淇淋店的柜台上叠放了两种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店内合作的充电宝品牌都是由总部统一指定,价格都是3元/小时。
记者还发现,同一品牌不同场所计费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人流量较大,消费水平较高的区域,价格略有上浮。在该商场的沿街商铺中,有些餐饮店内的共享充电宝价格还维持着1元/小时或者1.5元/小时的相对低价。
近几年,日照的各大商场、娱乐场所、餐饮店等人流量密集区域被共享充电宝迅速占领。从最初的免费到后来的付费使用,从0.5元/小时到4元/小时,共享充电宝的租赁价格一涨再涨。“价格暴涨”后,你还会继续使用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
“1.5元在接受范围内,现在涨到三四块就改掉这个习惯了。”在该商场就餐的市民张先生说,随着租赁费用的提高,归还有时也不太方便,他已经很久没使用过共享充电宝了。
市民小吴向直播日照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大幅涨价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但是自己平时出门也不爱带充电宝,手机没电的时候还是得靠租。“与花钱充电相比,手机没电会更让我焦虑,现在根本离不开手机,看到屏幕右上角‘电池’变红,就会不由得紧张起来。”
还有一些餐饮店不再提供免费的充电区域。如果忘记带充电宝,“花钱充电”就成了唯一选择,市民秦先生告诉记者,出门在外如果手机电量亮“红灯”,他会选择租个充电宝维持开机状态。
也有消费者表示因为费用太贵,选择放弃使用共享充电宝。市民王女士说,相比自己平时使用的手机快充而言,共享充电宝的充电速度慢不少,每次租用都得产生好几元的费用,不如买个充电宝划算。“现在已养成随身带充电宝的习惯,如果租用共享充电宝,以平均每次使用2小时计算,租用10次的钱就足以购入一个品牌充电宝了。”
共享充电宝为何多次涨价?
和大部分共享经济业态类似,共享电宝靠的是“先烧钱抢占市场,后涨价收割”的套路。“剩者为王”的局面一形成,相关企业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收割的镰刀。屡屡上调价格背后,是可观的利润空间。早在2019年,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就已相继宣布,实现盈亏平衡和开始赢利,甚至不少企业计划上市 。
《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69.2亿元。随着这一市场用户的不断增长,刚需地位的稳固及供给端的快速扩张,其交易规模自2021年将持续保持40%-80%的高速增长,有望在2024年达到500亿元。
此外,涨价还存在渠道裹挟的情况。共享充电宝以前进驻娱乐场所、饭店等客流量较大的热门商圈,大都是免费的,但世易时移,现在一般要向商家缴纳不菲的入场费,还要被收取极高比例的抽成。
虽然在数字化加快推进的当下,出门在外给手机充电慢慢变成一种“刚需”,但如果持续涨价,共享充电宝未来的结局不难推测:假如没有新的企业入市搅局,以更低的价格再次引发“价格大战”,用户只能逐渐降低充电宝的租借频次,逐渐养成出门自带充电宝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