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关键是打通瘀点堵点,激发整体效能。针对项目审批手续多、部门杂、协调难,群众办事不知、不懂、不会的“难堵痛”问题,2020年,邹平市“对症下药”,在“企业动嘴、帮办跑腿”基础上,拓展实施政务服务“全领域、全流程”帮办代办,全领域,无论企业还是个人,1084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帮办范围;全流程,从接到帮办申请到服务评价,全过程主动介入、跟踪帮办、线上线下结合,直至办好。
以为民初心,推动帮办代办机制创新。制定出台《邹平市“全领域、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工作细则》,从帮办范围、协同运行、人员培训、监督考核、工作流程、职责分工、服务模式等7个方面细化内容,并责任压实,让帮办代办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构建“1+2+16+24+32+1210”大帮办体系,实现市镇村三级帮办代办全覆盖,形成了“统一协调、纵向联动、横向协作、业务闭环”的工作新格局。同时,还对16个镇街、24个市直部门、31个银行网点帮办代办人员进行帮办培训12场次,500多人次,以专业的业务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企业群众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以科技支撑,推动帮办代办模式创新。面对帮办面扩大带来的工作量的激增,邹平市借力发力避走“人海战术”,创新“互联网+帮办代办”服务模式。2020年5月,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全领域、全流程”线上帮办代办系统,嵌入“邹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微信公众号,“申请-初审-反馈-受理-评价”五步串联,事事责任明确,步步短信“催办”,环环“亮灯”提醒,办结“找茬”评价,总结形成了独具邹平特色的“六帮工作法”和“‘闹钟’工作法”,确保群众需求有人帮、有人办、办得快、办得好。
以思路转变,推动帮办代办效能提升。线上帮办代办系统,突出为群众办成事、办好事的结果导向和效果导向,变“我想给的服务”为“你想要的服务”,突破数据壁垒限制,将工作方式由“要数据”转变为“推事项”,按照部门职责将群众的办事需求推送给相关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最后将办理结果反馈给群众,不仅全程“信息跑腿”“一网通办”、限时办结,而且“一窗受理”“一口对外”。“不见面”、全程留痕、限时办结、结果评价倒逼了责任落实,促进了“亲清”政商关系构建,优化了营商环境,一举多赢。目前,线上渠道已帮办代办服务事项1000多件。
服务企业零距离,当好贴心“店小二”。邹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企业感受为导向,建立主动式服务模式,开展“局长帮你办”、“星帮办”评选,打造帮办代办会客厅,建立起“一对一”长效包靠联络机制,每个项目定期回访,主动对接进展情况,随时接待,耐心倾听企业心声,提供24小时“店小二”式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已与全部省市县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建立“扁平化工作专班”帮办模式,累计帮办代办投资建设项目776个,事项885件,便民事项3000多件,实现帮办代办全覆盖,重点项目帮办代办率达到100%。今年10月份,邹平市帮办代办服务窗口被滨州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山东新闻联播、大众日报、鲁中晨报、滨州日报等多家省市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邹平市帮办代办服务工作40余次。10月21日《新华社·高管信息》以“全领域、全流程帮办代办的‘邹平路径’”对邹平市帮办代办服务工作进行了深入解读和报道。
帮办代办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提振的是投资信心,激发的是发展动力,拉近的是党群干群关系。下一步,邹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秉承“店小二”精神,用心倾听、换位感受,用最真的感情、最优的政策、最全的项目,让企业群众在“主动”中享受更多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心记者 潘理溱 通讯员 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