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岔尖渔村二月二祭海祈福文化节在渤海湾西南岸环渤海地区最大的功能渔港之一的海港——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岔尖现代渔港经济区举行。本次祭海仪式当天共吸引中外游客2万多人,一个美食享受、水上娱乐、游渤海湾宝地、购地方特产 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渔港经济区和京津冀鲁地区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正跃然海上。
岔尖渔村位于渤海之滨—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岔尖现代渔港经济区内,因居于逝河(死河),潮河汇流处的尖端,故名。据记载:“岔尖堡为北部沿海古渔堡之一,原名茶肩堡,解放后改今名。”岔尖渔村二月二祭海祈福活动源自悠久的民俗传统,千百年来,渔民们在每年的农历的二月二,自发组织起来到海边祭奠海龙王,祭奠大海,祈求平安、丰收。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近年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统筹海陆资源,协同推进、向海发展,加快水域、陆域、岸线的联合滚动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岔尖现代渔港经济区,着力打造“海上粮仓”,惠益于民。
上午10时,良辰吉时一到, 锣鼓齐鸣,祭海盛典正式开始!最开始是村庄锣鼓队带来的鼓乐表演、扭秧歌,将现场气氛炒热;之后恭请“龙王”,寓意当年风调雨顺,宣读“太平文疏”,表达渔民美好祝愿。

码头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朵彩旗漫天飞舞象征日子红红火火。焚香烧纸、敬拜龙王、歌舞大礼,沿海渔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海的感恩,表达人海相谐的祈愿,渔民们带着对大海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了新一年的征程。

据了解,勤劳朴实的渔民,自古以来就心存敬畏大海、感恩大海的情怀,每年“二月二”龙抬头日祭海传统由来已久。随着现代海洋保护意识和人海和谐发展理念的不断强化,渔民们更是把对大海的敬畏体现“保护大海,科学用海,持续发展,人海共存”上,对海洋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把大海作为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渔业生产方式也从传统的渔业捕捞向现代化养殖、海产品加工、渔业旅游开发等综合发展模式推进。大海,与渔民的关系更加紧密。
此次祭海节活动的主办人张金星(45岁),是土生土长的岔尖村“渔家人”,儿时喝过渔村“屋檐窖”的苦卤水,吃着渤海湾的虾酱、咸梭鱼长大。具有创业思维的他抓住岔尖村被审批“省级特色旅游村”的机遇,从岔尖村的路边店,一路打拼建成了今天的金星大酒店,成为渔村青年创业的典型。张金星把祖辈对大海的敬畏、感恩情怀,把渔民的“家园情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渔民祭海习俗,宣传爱海理念,坚守精神家园,并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渔村的历史,推广渔村的文化,随着几年的完善提升,岔尖村“二月二”祭海节已经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而张金星这位渔村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人也通过网络让更多人的了解。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张金星,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不忘父老乡亲,除以个人力量筹备祭海节等文化活动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联合身边的创业青年(北海燕园教育,付圣杰),在每年的建党节等节日,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渔民送去慰问品,然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通讯员 王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