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刘娟,2015年就考入胶州市疾控中心,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已有6年之久。在同事眼中,她乐观向上,待人宽厚,人缘极佳,在领导眼中,她工作认真,积极进取,是科室的骨干。
投身抗疫一线,贡献青春力量。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刘娟同志率先加入胶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参与摸排武汉入胶返胶人员信息等工作。由于疫情蔓延速度快,时间紧任务重,刘娟很快又接到了新任务,负责胶州市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工作内容看似只有两项——打电话和报表,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电话联系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的最快方式,可以准确了解密接人员的居住地、接触史等详细信息,是对其进行医学隔离观察的有力依据,也是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的进行电话沟通、追踪密切接触者,是对疾控工作者专业技术、沟通能力的考验,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素养,刘娟很快适应了新工作,出色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多数密切接触者协查函里均有电话,可以直接与本人沟通,然后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流调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然而有的协查函里只有姓名、航班等简单信息,面对信息不全的难题,刘娟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联系发函单位、找到可能居住的镇街、协调指挥部和公安部门……直到联系上每一个密切接触者,确定住址,了解其它关键信息。
24小时随时接函开展追踪,这是密接管理员的基本工作要求,密接协查函经常深夜传来,怕听不到电话,刘娟就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时刻保持警醒。不管晚上几点,只要铃声一响就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开始追踪工作。除了需要协查外地的密切接触者,也要对本地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和研判,做到一个不落,把传染风险降到最低。加班熬夜,半夜起床工作,连续奋战到凌晨已经成为工作常态,但是刘娟从来不喊苦不喊累,在她看来这是一名疾控人的责任和使命。
春风化雨润心田,润物无声暖人间。日常工作中,刘娟主要负责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饱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心理极度脆弱,有的甚至接近崩溃的边缘,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上的歧视。每当面对这样的弱势群体,刘娟总是耐心细致的询问病情,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讲话轻声细语,亲和力十足,让人如沐春风,看到生存希望。她用自己的热情、爱心、耐心和细心赢得了患者的尊重。
岁月为证,奋斗不止。这个90后的年轻人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模式,时刻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疫情防控战线和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也向我们诠释了一名疾控工作者朴素的敬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