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楼镇:“四位一体”驱动绿化工程,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
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关键举措。连日来,杨楼镇抢抓天气回暖、绿化村庄的黄金时机,以科学规划、点面统筹、植护衔接、干群聚力为引领,四位一体驱动绿化工程,打造美丽乡村杨楼样板,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势能。

杨楼镇开展实地调研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杨楼镇高度重视乡村绿化工程建设,镇村联动,聚焦“三大结合”,抓谋划促落实,力争绿化高起点。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结合,杨楼镇多次召开乡村绿化推进会,学习省、市、县政策文件和兄弟镇街亮点经验,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关键少数的政策认知和理论水平,并组建以各管区书记为组长,抽调人居环境、行政执法办公室工作人员为组员的村庄绿化调研小组,深入全镇25个行政村,实地考察具体情况,力促规划方案做到全域生态布局和区域特色突出两并重。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杨楼镇根据绿化现状,科学规划7条绿化环线、重点打造5个绿化提升示范村,并在全镇辖区内探索实施“一路一景”生态廊道建设,推动黄河故道旅游公园前期规划,打造全县生态旅游示范镇,建立生态绿化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长效机制。绿化建设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杨楼镇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开发自然”为主基调,科学开展树种引进、景观设计、人工植培、修复改造,依据全镇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功能要求,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聚焦路面硬化、沟渠扩建、新村拆迁等绿化需求,坚持“自然绿化为主,人工修饰为辅”的方针,保留原汁原味,提高绿化质量,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力促生态惠民。

杨楼镇工作人员进行沟渠增绿
“增绿不减绿、见缝就插绿”。杨楼镇以“增绿护绿”为核心,增护相交,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四向发力,推动绿化工程高品质、全覆盖,着力打造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的森林乡村。区域绿化全覆盖,以各行政村为单位将全镇划分为25个网格,针对每个网格的区域面积、土地性质、原绿程度、近期规划,“一格一策”,量身定制精准化绿植方案,锚定植栽数量和面积占比两大指标,全面提升辖区绿化程度。基础设施再革新,详调全镇硬化路基、沟渠河沿、街道广场、线路站点绿化情况,绘制基础设施绿化点位图,多点成线、以线织面,全力推进绿化环线、生态廊道建设,考量点位三大属性(位置、地形、土质),优化植栽树种,重绘园艺造型,促进生态绿化与视觉观赏深度融合、双向提升。扩能挖潜破瓶颈,杨楼镇成立微型区域测绘小组,招募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街角巷尾,深度挖掘乡村闲散资源,建立小型活动场所绿化台账,鼓励群众房前屋后、塘沿空地植树增绿,探索建设边角公园、娱民景点,靶向“治疗”废坑弃地,激活乡村绿化“新动能”,力促“懒资源”转型“新矿藏”。层次部署重提升,聚焦植物种类、生长特性,干湿喜好,光合能力四个方面,上树下草立体化配置,乔灌藤花多层次互补,试点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创新技术,转变传统乡村绿化建设模式,丰富色彩,填补空缺,打通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最后一米”,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新气象。

检查小组抽查任务落实情况
三、植栽把关、督护多维,植护衔接展长效
“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为切实推动绿化工程行稳致远,杨楼镇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分头实施”的工作体系,三关严把,三查联动,划区包片,压实责任,明确任务,细化分工。
严把“选育关”,杨楼镇积极寻找优质树源,通过电商、微信等平台广泛联系,聘请林业专家技术指导,在适合本地生长的前提下,构造多元化物种体系,注重经济林木的引进和推广,严格筛选购入树苗,确保苗木胸径、高度达标,保证苗木质量,着力解决乡村绿化“原材料”问题,充实绿化“武备库”。
严把“植栽关”,杨楼镇印发《林木植栽手册》,明确标准、细化流程,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从树坑挖掘、栽植浇水、树干刷白进行全链条指导、全过程跟踪,最大限度提高苗木成活率,努力实现“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
严把“养护关”,镇村两级联动,层层落实责任,对后期养护每一环节的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细化、量化,明确养护任务、时间节点、负责人员,设岗定责,将日常浇灌、定期驱虫等重要步骤落到实处,建立信息化、精准化网络护树系统,做到“一林一木标一码,一码一签对一人”,同时与林业部门加强衔接,对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公益岗人员、绿化工程志愿者定期进行林木养护知识培训,组建专业增绿护绿队伍。
为进一步增强植护黏合,杨楼镇以“普查、抽查、督查”为核心,构建“三查”机制,以查促干,以查优干,确保各管区、行政村在落实工作上有目标、有方向、有压力、有动力。一是线上普查,杨楼镇充分利用网络护树系统,详细统计全镇养护数据,对25个行政村养护流程实行每周统计、月末排名,对排名靠后的5个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中约谈、通报批评。二是实地抽查,以科级干部带队,抽调管区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分批错峰定期抽查各行政村绿化养护工作,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将检查结果反馈各村整改。三是群众督查,绿化工程好不好,能否真正发挥实效,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杨楼镇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各村委会门口、各管区驻地、镇服务大厅设立“绿化吐槽”信箱,各村O2O微信服务群开通“我对绿化有话说”栏目,广角度、多渠道鼓励群众针对绿化工作的盲点、难点、堵点表看法、提意见,助力政府找准绿化工程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绿化工程志愿者进行植树造林
“阳春三月催嫩芽,齐心协力展新颜”。创绿动力来自群众参与,成效依靠群众参与,推动绿化工程创建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是实现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一环。杨楼镇聚焦宣传引导、机制创新,双向驱动,力促增绿护绿下沉提效。 走访宣教,厚植爱绿意识。牢固树立爱绿护绿意识是落实任务的先手棋。良好的生态环境,代表着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杨楼镇组织专题宣讲活动,邀请人居环境、林业管理部门人员走进学校、深入社区,实地宣教,现场指导,同时抽调部分人员以网格片区为单位进行宣传,分发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送短信、微信播报等多渠道,全方位、广角度宣传创建绿化工程的意义,明晰政策,释疑解惑,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绿化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绿化、建设绿化、保护绿化”的浓厚氛围。抓住契机,创新机制,推动植树造林取得实质成果。杨楼镇以即将到来的第43个植树节为契机,多次组织义务植树国土绿化、边角坑塘园林创建、美丽庭院评比观摩等活动,加快推进镇村道路、公共场所、居民园区等地块绿化进度,力促形成“三分城镇七分绿”生态绿化新格局。同时创新“绿色存折”模式,将植树造景、后期养护、督查建议变为“存折”积分,凭积分可兑换日常用品,并将积分纳入模范评比考量体系,用“新引擎”激发社会强动力。“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绿化工程不仅是实现美丽乡村宜居宜业的关键环节,更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杨楼镇将绿化任务作为政治任务,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干群合力,多方联动,抓住春暖有利时节,做好增绿护绿有效衔接,全面促进土地绿化、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大美杨楼”品牌建设,推动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