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蛰代表着“生”的寓意,是大地真正意义的复活。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亦是如此。惊蛰,不光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更“惊醒”了蛰伏人体内一冬的阳气。
此时人体阳气渐复,但其势尚弱,尤其需要小心养护,而养生不当则会伤肝。惊蛰养生的重点是顺应阳气生发之意,保持精神愉快,多进行户外运动,但整个春季养生都要以养肝为主,从饮食起居、生活劳作等行为活动中,采取积极的调摄养护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
惊蛰 饮食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温和清淡淡,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惊蛰 起居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人们还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春困”。为了避免此“春困”情况的发生,惊蛰时人们应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惊蛰 防病
1.防感冒
惊蛰到,"春雷响,万物长",这时候,气温回升较快,春意渐浓,但仍然时不时有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因此,这时节,人们更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
2.防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因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果出现“倒春寒”,有膝关节炎的人感觉酸痛更明显,这类人平时可以带护膝,或用艾条熏膝关节。
3.防肠胃疾病
"惊蛰春雷惊百虫。"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人们更应该注意保"胃"护"肠",预防肠胃疾病。最好不要吃过夜的食物,如果有过夜的食物,应热透才吃。家里应该备一些肠胃疾病的药物。
4.防流行病
惊蛰过后,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等。这时候,最好饮食有度,注意家庭、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开窗。体弱多病者,特别是小孩,最好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5.防过敏
如果要去郊游踏青的话,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容易花粉过敏的人,最好能了解自己对什么花过敏,主动避开过敏原。
来源:寿光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