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处处暖,雷锋精神代代传。
今年3月5日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3月4日上午,在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雷锋博物馆开馆暨雷锋驿站螺丝钉志愿“十个一”行动启动仪式结束后,记者采访了雷锋生前亲密战友崔志广。崔老与雷锋同志同龄,今年已经81周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寇家村,现居住在张店区。衣着简朴,精神矍铄,在回忆与雷锋同志相处的岁月时声音动容,这是崔老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我与雷锋同志同岁,他比我早入伍一年,后来我们一个房间睡觉,一个锅里吃饭,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崔老告诉记者,他是与雷锋同一个连队的战友,雷锋开13号车,他开14号车。雷锋牺牲前,他从修车处马上跑到事故现场,在送医院的路上,是他抱着雷锋。
而提起跟雷锋的第一次见面,崔老记忆犹新:“我第一次见雷锋是在1961年8月间,我们入伍报到,他接的我们,为新兵铺被子、打洗脸水,他说,‘欢迎你们到连队来,不过这里很艰苦。’”雷锋朝气蓬勃的工作热情和对待同志的满腔热忱,给崔志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崔老告诉记者,雷锋爱学习,尤其是喜欢看《毛泽东选集》;每次吃中午饭,雷锋都会给大家念报纸,大家吃完了,他把报纸也读完了,等他再去吃饭时,他饭盒里的饭菜也就凉得差不多了……总之,只要对群众有益的事,大事小事他都做。
雷锋牺牲后,雷锋成为崔老一生的榜样。现在崔老也是多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来到滨州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在聆听故事和交流中,加深对雷锋的认识;在互动学习和体验中,坚定学习雷锋的信念,让雷锋精神融入生活、形成风尚。
有时,崔老的外孙领着同学到家中求他讲雷锋的故事,每次他都一丝不苟地讲述,雷锋的形象在他眼前历历在目。如何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崔老欣慰的是,每次给学生们讲雷锋,他们眼里透露出的光都是如此真切......
“雷锋同志给您留下的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记者问崔老。
“雷锋同志一生艰苦朴素、助人为乐,自己做好事从不留名,从不表扬自己。他把身边的人、自己见到的人都当成了亲人,在他眼里没有大事小事之分。 ”崔老的回答也很朴实,他说:“我去学雷锋、做雷锋、宣传雷锋,不是靠雷锋沾光,而是要为雷锋争光。”
崔老说,作为雷锋的战友,他有责任、有义务宣传雷锋和雷锋精神,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让雷锋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他寄语青少年:学雷锋,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感悟雷锋精神,也要学好身边的雷锋,做一个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让雷锋精神永远延续,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记者 张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