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的帮助,多亏了村里这笔钱,要不然我们可怎么办……”近日,青岛胶州市九龙街道小荒村的居民杨勇提起生病之初村里给到的资助,依旧感动的哽咽。

2019年,50岁的杨勇,因突发严重心脏疾病入院治疗。突如其来的病情和巨额医疗费让原本不富裕的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出院后的杨勇要靠常年打针吃药稳定病情,尽管如此,期间他还是数次病危被家人一次次送往医院急诊救治。一家人已花光了积蓄还背负了外债……
“村里一知道我这个病情,立马从德孝基金会取出五千块钱让我买药。”杨勇伸着五个指头不断的向记者强调,“五千块钱,那时候真是救命钱啊。”
“当时我们了解到情况以后,立刻启动基金捐助审批程序,想以最快时间对这家雪上加霜的人进行救助。”小荒村村书记杨大鹏说。当工作人员告诉杨大鹏,基金捐助需要走审批流程,不能很快拿到钱。杨大鹏急了:“病情不等人,这个钱,我们先垫上!手续什么的,后期补!”当天,杨大鹏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将钱和营养品送到杨勇家里。


2009年成立基金会的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村民的拥护,一成立就筹集到了四万多元。“孝敬老人是作为晚辈应该做的,基金会让我们工作在外的人更加踏实。” 在外工作的李辉周,听说村里搞了这样一个德孝活动,主动找到“德孝基金会”,捐了6000元钱,同时还为基金会建言献策,为健全基金会体系提出宝贵意见。
“德孝基金会”会长杨文邦告诉记者,虽然村里的孩子都孝顺,可他们大都在外面工作,老人的精神生活很单调。成立这个基金会一方面是从经济上上给老人一些补助,一方面是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小荒村这个100余户的小村庄,虽然才360多个人,却有220多人为德孝基金会捐过款。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德孝基金会”已经募捐资金近87余万元,累计向老人发放养老金、福利等折合人民币60余万元,此外,用这些善款还给村里80多位老人设立了健康档案,对常年有病的老人给予特殊帮助。杨大鹏拍着胸脯说:“正是因为德孝基金会,俺们村没有让老人住偏房的,没有不养老的,没有儿媳妇跟老人红脸的。”


老人幸福就是后辈最大的幸福,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小荒村村民心里早已深深扎下了根。现在,走进村子,感受到的不仅是纯朴的乡土气息,更是恬淡的和谐村风。村口善行义举四德榜上“好媳妇”、“好儿女”的人数最多,村民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夫妻之间恩爱有加,对待老人更是敬重孝顺,人人争上“四德榜”。
卧病在床十多年的村民徐桂英就是德孝基金会的受益者之一,“以前每次出门都需要两个人搀扶,不仅给子女添麻烦,自己的身体也吃不消。孩子们再孝顺,可总有不在身边的时候。现在能在炕头上把头发理了,我也活得有个人样了。”对德孝基金会,村民徐桂英有说不出的感激。
有了“德孝基金会”,小荒村老人的生活彻底变了样。这几年,“基金会”年年为老人免费理发、送上生日祝福、帮扶特困老人、评选表彰优秀典型等活动,不仅让老人享受到村里的关怀,给老人带来了欢乐,而且对教育子女、弘扬村庄德孝之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孝基金会会长杨文邦说,“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有德有孝,受人尊重。我们村虽然不大,但涌现出了很多重德重孝典型,他们对村庄德孝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德孝基金会的爱心队伍不断壮大。我相信德孝基金会会越来越好,会让村里的老人享受到更多的福利。”(通讯员:王羽)
来源:我爱金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