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后的第一场春雨把滨州这个小区的业主折腾得不轻。
3月1日,位于黄河五路渤海六路的“区建委宿舍”的梁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家里的楼顶到处都在漏雨,他给相关部门已经反映过很多次,都在相互推诿,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本报记者于3月3日上午来到了梁先生的家中,记者在梁先生的家中看到,屋顶有多处漏雨的痕迹。雨都过去好几天了,主卧的屋顶漏雨的地方还是湿的,可见当时漏雨是相当严重了。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2016年购买的此处房屋,自从买过来之后差不多隔一年就得做一次防水,以前的都是自己做的,今年这次漏的实在是太厉害了,梁先生就找了本小区的物业,物业说他们只管卫生和看门,房子维修的事得找房子的原单位,这样梁先生就找到了房子的原所属单位滨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滨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相关人员告诉梁先生,维修房屋要找滨城区房管局,通过自己缴纳的维修基金来解决自己所属房屋的维修问题。梁先生再次转折找到了滨城区房管局来反映情况,区房管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小区现在的维修基金缴纳的户数太少,根据政策用不了。这种到处碰壁的维权路让梁先生很无奈和恼火,于是梁先生把问题反映给了市信访办和省信访办。
记者赶到现场的时候,北镇街道办事处的人员已经来到了梁先生的小区实际勘察情况,滨城区房管局物业办的相关人员也来到了现场。办事处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房管局物业办了解到此情况。此小区属与老旧小区改造的范畴,小区第一批是改造了雨污分流,楼顶的防水和外墙保温是在老旧小区改造的第二批里,已经报给省里了,暂时还没批下来,得今年的五六月份才能下文正式开始动工。基于本小区现在情况比较特殊,而且小区年数也比较久了,办事处先把本小区楼顶漏水比较厉害的住户做一下,解决当前住户的困难。
关于维修基金的情况,记者现场采访了滨城区物业办的人员,物业办的人员告诉记者,此小区是在1986年建成的,时间比较久远,当时办房产证的时候还没有维修基金,维修基金是在2008年以后开始实行的,所以此小区缴纳维修基金的户数太少,而且要想使用维修基金必须得此楼栋内2/3的业主签字。所以此小区业主想要动用维修基金就很困难,而且现在维修基金都是卡国家规定使用的,也没有特殊和灵活的相关使用政策。
上午10:30左右,北镇街道办事处理屋顶漏水的施工队已经到位并开始施工,据现场施工人员说,小区做完防水大约得两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