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虽是传统产业,但不是淘汰和落后产业,至今全世界仍没有水泥的替代品,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水泥生产工艺。同时,水泥行业长期顶着“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的帽子,一提水泥厂,在社会的印象中仍是“乌烟瘴气”、“尘土飞扬”的形象。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产能过剩成为水泥行业最大的问题,也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生存与发展成为每个水泥企业亟需解决问题。
面对现状,在大量调研和对标学习的基础上,东华水泥公司于2016年底2017年初,确定了智能化、绿色化、特种化、工厂化的“四化”发展方向,并进行了探索。2018年7月,公司携手阿里云,共同推进“水泥+互联网”的创新实践,正式启动“水泥工业大脑”研发,智能化全面启动。2018年10月“水泥工业大脑”上线运行,2019年11月一期通过验收,目前二期正在有序进行中。
“水泥工业大脑”是以大数据为核心,将云计算、人工智能融入传统生产,研发的一系列算法模型,它激活了数据的沉淀价值,让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实现熟料生产机器学习、自主决策、智能驾驶。“水泥工业大脑”一经上线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提品质、降能耗,不断刷新纪录,彰显了“大数据”的神奇,实现了“两低、两高、两可。”
两低,一是低能耗,二是低投入、低排放。以2019年生产熟料255万吨为例,同比节约标准煤1.86万吨,节电663万度,减排二氧化碳8715吨、氮氧化合物202吨、二氧化硫214吨。2020年生产292万吨熟料,同比节约标准煤1.54万吨,节电242.3万度,减排二氧化碳7187.5吨、氮氧化合物166.6吨、二氧化硫179.5吨。两高,一是高品质,质量稳定性提高28.48%。二是高效率,运行稳定性得到优化,主要运行参数稳定性提高30%。实现了同等条件下,产量最高、质量最优、能耗最少。两可,一是可持续,算法自学习,定期自更新。二是可复制,不同产线20天即可完成复制上线运行。
2019年,中国建材协会会长乔龙德、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来东华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东华公司应用水泥“工业大脑”,突破生产瓶颈,创造了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减排新标准,对于引领传统建材行业转型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目前,水泥工业大脑共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被工信部列为2019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在137家企业中,东华公司是唯一一家水泥企业;入选“2020中国标杆智能工厂”、全国煤炭行业两化融合优秀项目、山东省2020年省级产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山东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并获得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周济院士、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等专家领导都给予高度评价。推广建材行业“工业大脑”被写入了《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庆文表示,下一步东华水泥将继续丰富优化水泥“工业大脑”的功能,在智能工厂整体建设上实现突破,并形成水泥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同时,以“水泥工业大脑”为核心,搭建面向全水泥行业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资深设备生产商、技术服务商,共建生态,为全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链。输出标准,打造生态,赋能行业,实现智慧产业化。(通讯员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