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不断探索创新精准脱贫模式,找准穴位,扶在“点”上、“帮”在根上,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产业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50个省定贫困村、青岛市级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摘帽”。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洋河镇南官庄村的温室连栋大棚内,村民刘忠材忙着采摘刚刚成熟的西红柿,盘算着新一年的收入,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今年59岁的刘忠材全家4口人,妻子患有精神残疾,还有一对上学的儿女,这个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市扶贫部门多方协调联系,为刘忠材在家附近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打零工的收入再加上各项补贴,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这个曾经的市定贫困户彻底摆脱了贫困。跟刘忠材一样开心的还有上午在家里与90多岁的母亲一起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的殷月刚,多年来,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的殷月刚与90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十分拮据。通过低保和保险兜底,加上村里土地流转分红等各项补贴,每年近三万元的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刘忠材、殷月刚所在的洋河镇南官庄村是库区移民村,曾被确定为山东省省定贫困村。为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全市整合资源,帮扶村庄整建制土地流转,发展“项目+综合体+合作社”的乡村振兴模式,村庄入驻投资16.7亿元的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除了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土地流转的收益和项目分红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一百多万元的红利,曾经的省定贫困村成功脱贫摘帽,成为了山东省“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山东省美丽宜居村庄、青岛市文明乡村。
南官庄村的蜕变是我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2014年,我市通过精准识别,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5028户10242人,省定贫困村20个、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30个。同时,还承担着与贵州镇宁县、甘肃徽县等地结对帮扶任务。脱贫攻坚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准施策,尽锐出战,“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安置就业、项目收益等措施,大力实施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脱贫工程。
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50个省定贫困村、青岛市级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摘帽”。
此外,我市还围绕高质效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勇于担当,创新作为,2016年以来,我市部门、镇街、企业先后有1200多人次到协作地区进行对接交流,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共向协作地区捐助财政资金2.85亿元,引导社会各界捐款2566万元,扶助困难群众5万多人、困难学生3万余人,累计为协作地区引进项目22个,投资约10.3亿元,有力带动了当地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增收,形成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胶州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