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2月25日讯 今天上午,淄博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淄博市妇联主席、市妇儿工委副主任、一级调研员于康梅就淄博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成效向社会进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0年度淄博市妇女儿童十大新闻”,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现场解答新闻记者提问。
“十三五”以来,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认真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把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职责,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推动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三五”妇女发展规划55项主要指标中,54个指标达到终期目标要求;儿童发展规划60项主要指标全部达到终期目标要求。2020年12月,山东省监测评估组对淄博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了全面评估,淄博市妇女儿童工作位于全省前列。
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淄博市建立遍布城乡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拥有全国唯一一家儿童眼保健示范培训基地,妇幼健康目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2019年,全市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9.28%,较2015年提高近19个百分点;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由2015年的13.12/10万下降至2019年的8.43/10万;婴儿死亡率2.6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3‰,分别低于省目标值1.36和1.57个千分点。
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和建档立卡贫困患病妇女救助实现“全覆盖”。截至2020年,各级财政投入8000余万元,为95万余人次妇女提供免费检查。
淄博市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2019年,217.42万妇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5.54万妇女参加养老保险。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逐年增长,贫困家庭“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进一步巩固。
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儿童安全保护水平显著提高
淄博市义务教育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前列,整建制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区县创建工作,基础教育领域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全市新改扩建学校131所,投资78.63亿元,新增学位112025个,增配教师6245人。新改扩建幼儿园553处,投资21.5亿元,增加普惠性学位52065个。各级财政投入8.9亿余元,为近90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
2019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女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100%;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女生人数5.42万,比2015年增加0.27万。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农民田间学校”,31.1万名农村妇女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全市建立市级以上法治文化示范基地382家,选派法制副校长1216人,组织应急演练1.2万余次,实现在校学生法治教育全覆盖和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一键报警”全覆盖。
妇女儿童社会权益、生存发展环境持续保障优化
构建妇女权益保护社会体系,建立家事法庭、反家暴庇护中心、妇女维权站等400余个。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施行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家庭暴力伤害妇女儿童投诉处结率达到100%。成立全省首个社区疫情心理援助志愿团、巾帼法律服务志愿团,每年组织巡讲400余场次。在农村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推动妇女“证上有名、名下有权”。
坚持把妇女就业纳入全市总体就业工作格局,职业覆盖面达100%。市及区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持续保持100%,全市女性进村居“两委”达到100%。
十三五期间,按照淄博市儿童发展规划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通知》等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完善了我市儿童福利工作制度体系。
淄博市委市政府不断增加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经费,推进性别平等纳入决策主流,在全市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共场所普遍建立母婴室、妈妈小屋,创办城市爱心驿站700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均达100%,位居全省前列。
2021年,淄博市妇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落实突破年工作要求,聚焦中心,担当作为,扎实做好引领联系服务妇女工作,全力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创新发展。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晓茜 通讯员 赵艳青 董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