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区自然规划分局)充分利用上级资金,多举措开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施工项目,对2000余亩裸露山体进行植树覆绿,重建绿水青山。
合力攻坚落实矿山修复。为便于工作开展,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经开区成立了淄川区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工程指挥部对修复工作进行统筹指挥。由区领导挂包负责,区自然规划分局、公安分局、财政局等单位协同开展工作。“通过建立专班负责、镇村尽责的工作机制,我们明确责任主体,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项目施工节点,实行台账管理,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党组成员李其富说。
无人机遥感助力项目推进。为了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掌握修复效果,为下一步修复工作提供方向,区自然规划分局先后组织12架次无人机,对项目区现状进行航空拍摄,全面直观展现修复现状,有效解决了项目区因地块分散、地形复杂难以全面掌握的难题,为推进矿山修复提供可靠依据。
建起“青山”保卫“蓝天”。对正在进行土方作业的矿山做好防尘降尘措施,建立围挡,覆盖裸土,雾炮、洒水车轮番上阵,让矿山变“青山”,防止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目前,经开区矿山修复工作稳步推进,主体工程已完成90%,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蒲泫奇 通讯员 侯代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