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日,是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迎来的首个长假。在“就地过年”倡议下,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各景区、公共文化场馆节日气氛喜庆祥和。经抽样监测调查我市15家A级景区,2月17日(正月初六)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6万元。2021年春节假日期间,我市共开放36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1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文化和旅游市场整体平稳有序,无疫情发生,无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
一、短途游、自驾游、购物游成为主流。
疫情影响,就地过年群众较多。大家多选择以短途休闲购物为主,通过家庭组合、朋友组合的方式,自驾出行成为多数游客出游过节的重要方式。二日游线路略有回升,一改过去参观游览为主的游览方式,逐渐向参与活动、民俗体验、康体慢生活为主的游览方式转变。惠民县各景区开展主题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如古村落抛绣球、皮影戏表演;武定府衙大堂审案表演、紫藤花长廊;武圣园民俗嘉年华、美食一条街等。更多游客热衷在一地停留较长时间,期望获得贴近当地生活的实际体验。
二、线上线下活动齐放异彩。
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推出了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线上线下活动。滨州市直三馆开展“欢乐滨州迎春文化荟”“悦滨图”“新春博博荟”等系列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广泛。古城、古镇等民俗体验游、孙武古城旅游区梅园网红打卡地、汉服巡游、民俗嘉年华项目等颇受欢迎。冰雪项目受欢迎程度极高,鑫诚田园生态旅游区室外滑雪、邹平市蝶恋谷冰雪节、禾和湿地公园嬉雪乐园活动等参与者众多。
线上活动精彩不断,滨城区“精彩文旅 云上新年 年味儿系列短视频展播”活动展演滨州民间剪纸、彩陶制作技艺、中医传统养生、我们的节日-春分、好书分享等节目;杜受田故居推出“云”研学直播课,线上直播推广杜氏家族文化;沾化区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文学鉴赏、艺术欣赏等线上课堂讲座;邹平市“福牛迎春贺新年”全民文化、历史、百科竞赛答题活动,启动“网上书场”-评书连播《回龙传》,每日连播,让市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文化生活。
三、旅游消费每日递增,呈现多样性。
消费主要集中在当地土特产、旅游特色商品、贺年宴特色餐饮等方面,各景区购物点供应充足。为减少人员流动,星级饭店推出年货礼盒、特色菜品、精品酒水等多样搭配的春节精选套餐式服务,足不出户选年货,营造浓厚节日气氛。
四、加强督导检查,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一)强化值班值守工作。假日期间,全市文旅系统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与值班制度。为层层织密防护网,杜绝安全隐患发生,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状况,市文化和旅游局加强24小时值班在岗制度,2月13日起实行“值班+听班”值班办法,即本日值班人员到岗、次日值班人员在家听班,一人在岗、一人替补,两名值班人员需随时互通有无、有效衔接,出现突发状况保证随时到岗补位,确保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值班室24小时有人在岗。及时发布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等信息,认真应接游客咨询,有效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保障“第一时间”做好舆情处置。
(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继续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强化工作部署,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抽查,指导各A级景区及公共文化场馆严格落实省文旅厅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精神和任务要求,分类完善应急预案,执行预约措施、强化引导配戴口罩,及时疏导、实时监测,有效落实游客追溯措施。通过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发布安全提示,重点提醒注意个人防护、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三)增强假日市场巡察。2月17日,滨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按照春节假期值班要求,出动执法人员195人次,对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防疫、安全及遵章守纪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经营单位65家次,其中互联网上网营业性场所35家,旅行社7家,景区6家,娱乐场所17家。春节假日期间,共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150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00家次,其中互联网上网营业性场所275家,旅行社51家,景区47家,娱乐场所127家。检查中经营业户总体秩序良好,规范经营,对于个别人员防护意识不强,及时进行教育并督促落实防疫措施,其他未发现异常情况。无投诉举报受理情况。
记者 彭翠翠 通讯员 温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