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瑜是般阳路街道城一社区民情联络员,一头连着人大代表,一头对接小区“红色楼长”,同时他又是党员,一头是支部,一头是群众。这两个身份,让他成了居民的主心骨。去年,般阳路街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来自居民群众的各类诉求、意见,通过他这个中转枢纽,到达街道人大,街道人大就此召开议题式接待,田瑜对接的区人大代表夏天亮,结合这些群众诉求,提出了《关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协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重点针对社区路面破损、污水管道堵塞、电线乱搭问题与既有建筑物节能项目改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此改善老旧小区面貌,提升居民人居环境。与此同时,田瑜作为红色网格“四级网络”,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些基层声音,也到达了街道工委。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综合街道人大交办事项,组织召开了代表建议交办会,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施工图和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让这项惠民工程建设实现了“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跨越。
去年以来,为有效弥补没有镇级代表的不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路街道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住宅小区、楼栋、街巷等情况,将街道12个社区划分为50个网格,每个网格内的居民无记名推选一名素质高、口碑好、威信高的热心群众担任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和社情民意“微信群主”,每名人大代表固定联系3名民情联络员,线下线上同步建起了人民群众—社区楼长—民情联络员—人大代表—街道人大工作室和微信谏言—代表研判—互动交流—形成建议—提交人大的五级服务网络,形成“以信息化推进依法履职能力现代化”的第一张网。人大代表通过“淄博人大”APP平台,将基层人大、人大代表、政府工作部门和人民群众有效链接,群众反映问题、代表提出建议、基层人大梳理汇总、转交政府部门办理等,只需要动动手指即可信息直达,形成了“以信息化推进依法履职能力现代化”的第二张网。“两张网络,线上线下互动,成为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的高效路径。”般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芳说。
与此同时,两个网络也成为街道工作重点的“风向标”,去年街道围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化管理大提升”行动,制定实施了星期六义务劳动日制度,每周按照社区群众呼声,民情联络员反馈,针对社区“十乱”进行综合整治,由街道机关干部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各个社区,发动各类社会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及广大群众,对一些卫生死角、环境顽疾进行集中攻坚。截止目前,已开展16次,累计清除卫生死角4000余处,清理道路垃圾4200余处,粉刷小广告及乱涂乱画3500余处,社区环境极大改善。
闫盛霆 杨家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