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清晨,九龙街道殷家村在雾气朦胧中慢慢苏醒。一栋栋整齐排列的砖混房屋旁,是迎风招展的国旗,水泥村组公路纵横交错。
“这哪还是我们以前那个穷渔村,现在就是旧貌换新颜。”殷家村党支部书记徐叔高一脸惬意的说。殷家村曾经是个环境卫生脏乱差、村庄经济发展不起来的“落后村”,村民大多依靠出海捕捞为生,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2011年,从事远洋捕捞的徐叔高回到村里,“自个儿富不算富,得让村庄好起来,得让父老乡亲都富起来!”徐叔高竞选村书记时立下这样的誓言。经过多方协调,徐叔高在村里成立了渔业合作社,帮从事渔业捕捞的几十位村民获得低息贷款,小木船升级成钢制船,不少村民当上了船长。
“我今年都50岁了,在海上漂了半辈子,跟着徐书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啊。”从小跟着父辈出海的“渔二代”徐叔森告诉记者,他就是最早一批升级为钢制船的船长。
最早的时候,徐叔森一直都是独自驾着木壳船出海捕捞,海上漂泊让他遍尝艰辛。2016年他卖掉渔船后仍背负着累累欠款。直到2018年,在村里的帮助下,换了钢制船,徐叔森的生活发生了质变。
据了解,一艘钢制船大概需要花费330余万元,钱不够怎么办?“我先出!不能让大家还指望这些小木头壳壳过日子。”徐叔高第一时间给徐叔森提供了五十万元的借款。

“出海更远了,捕鱼更多了,船上的通信全部信息化。”当上船长的徐叔森说,“我的船上养了7个人,月均工资2万元以上。我一年的收入保底也有几十万,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
“书记就是给村里人解决问题的,工作上一点儿不能含糊。”徐叔高总是这样说。
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徐叔高并未忘记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

这几年,村里相继修建了月季园、新时代文明广场、渔业公园,村庄垃圾实现了集中收集处理,村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大大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道理我们都懂!”

“靠海吃海,渔船是我们的经济基础,渔民文化是我们的根基,现在我们的小渔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民开始重视发展电商销售渔品,相信村庄会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徐叔高对村庄的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我爱金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