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上午,比起去年这一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气氛不算紧张,去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正在按部就班的忙碌着,科主任徐学俊戴着口罩在发热门诊值班。如果今年春节济宁地区疫情平稳,徐学俊就有机会和家里人一起过个团圆年。
感觉过累,但从没想过退缩
去年的1月27号,正是大年初三,自年二十九就开始值班的徐学俊已经五天五夜没有回家。那个春节,是他和同事们在医院中度过的。
面对未知的病毒,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以及紧张的防护设备,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顶着巨大的压力,克服恐慌焦虑的心情,坚守“战疫”最前线,保证了发热门诊全天候24小时值班无休运行。
因为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新冠病人,像徐学俊一样的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基本上一两个月的时间,都被隔离在了医院。
徐学俊的妻子在济宁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中心工作,专门收治新冠病人,跟徐学俊一样,也是进了单位就一两个月出不来。那段时间,徐学俊和妻子一两个月见不到面。相比工作性质相同能相互理解的妻子,徐学俊对自己的母亲更感觉愧疚,“我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而且还卧病在床,结果我当时连过年的时候,都不能陪在她老人家身边,想想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
从2020年春节到2021年春节,徐学俊一直在岗位上坚守,“我干传染病工作的时间很长了,非典、手足口病、埃博拉、禽流感,这些大大小小的疫情我基本都经历过了。”他告诉我们,“累的时候倒是有,但退缩的时候却真没有!”
接力守护,防疫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
徐学俊除了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主任,还是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的一位成员。有时候白天在医院上了一天的班,如果济宁各县区有新冠相关的病人需要会诊,即便是凌晨三四点,他也必须随叫随到。
徐学俊介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所有人去发热门诊值班都要二级防护,需要穿戴帽子、护目镜、口罩、防护服、手套、鞋套这些防护用品,而这些防护物资紧张,每人一个班次只能领到一套。所以为了不污染防护用品,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些正常的生理需求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那里必须要忍住。
相比去年,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经过了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工作流程不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成熟了很多,包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诊疗方案也在不断的完善,各地都成立了疫情指挥部,防护用品的储备达到三个月以上,如果疫情再次到来,医院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了。
他还告诉我们,经过一年的时间,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的心理也发生了改变。“去年新冠肺炎的各项信息都不全面,对疾病的了解不够导致了当时医护人员的焦虑紧张,而今年经过对病毒了解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在这个岗位上的磨合,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在心理上不再害怕,逐渐成熟起来。”徐学俊说。
为了了解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徐学俊带领我们穿上防护服进入到发热门诊,并为我们讲解了发热病人的接诊流程。“对于一些发热病人的接诊流程,医院的各个环节应该说是很成熟的。有发热病人进入医院,挂号和缴费可在自助机上完成,接诊后做检查尽量的在同一个区域完成,可以做到闭环式的处理。”徐学俊说。
外防输入是重点,春节仍可能在值班中度过
徐学俊介绍,从今年济宁市疫情的形势来看,很长时间没有本土病例出现,目前防控的重点就是“外防输入”。“一是从国外回来的人员,现在国外疫情仍然非常严重,所以要严防国外输入;第二是从国内高风险、中风险地区来济的人员,也是现在注意的重点。”
2020年大年三十的下午,人民医院接诊了济宁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除夕夜,所有的传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在医院度过。大年初一,人民医院援鄂的医护人员就出发去了湖北。
但即便没有疫情,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徐学俊和同事们也要在医院值班。作为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人,没有阳性病人出现的话,徐学俊还是有机会和家人一起过年的,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完全放下医院的事情不管,真正能陪伴家人的时间,仍然是屈指可数。
(文:颛孙佳佳 视频:王珂鑫、佘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