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全面开启,本次活动济宁市文化馆和网易新闻平台联合,利用“云直播”的形式,让广大市民可以跟随镜头,足不出户享受非遗文化盛宴。
文化遗产月是山东省按照《山东省非遗管理条例》设立的一个专题性质的月份,利用民俗活动比较集中的腊月二十三到年后的二月二时间段,让市民们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当中来。本次直播活动邀请到了济宁地区优秀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同时展出了收藏家姜霞66幅精美年画藏品。
本次直播中的非遗项目部分由济宁市文化馆副馆长李富荣进行讲解。他特别讲解了非遗扶贫工作的的亮点展示,来自曲阜息陬的根雕、柳藤编织、尼山砚石手把件以及福临布老虎,陈列在济宁市文化馆的非遗展厅当中。其中福临布老虎建立了一批扶贫工坊,并将布老虎的非遗工艺教给当地的留守妇女和老人,给予一定费用让他们代为加工。布老虎代表了一种中国人向往健康幸福的理念,在销量上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非遗传承人在场馆内就座,一一向网友介绍并展示了他们的非遗项目,有五彩斑斓的香包、纸翻花、绣球、传统服饰,美轮美奂的剪纸、葫芦烙画、刻瓷、蛋雕、面塑,精妙绝伦的榫卯结构、尼山石砚、木雕 。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张跃广现场教学立体春字的制作方法,简单易上手,让现场的小朋友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播还在现场尝试了蛋雕、刻瓷等非遗手工艺,从普通人的角度对非遗技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收藏家姜霞的年画展览是由济宁集邮协会副主席王立强讲解。据了解,姜霞是兖州人,对新中国年画情有独钟,已收藏年画逾4000幅。今天展出的是在4000余幅藏品中选出的66幅精品,这些年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画面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有着不可低估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新中国年画内容充实,通俗易懂,表现真善美,体现爱国情感,顺应时代发展,宣扬正气,积极上进,同时又注重画面的可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塑造了各种经典形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据李富荣介绍,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活动将邀请济宁市部分优秀非遗项目开展网络宣传推介活动,春节期间,市文化馆还将开展非遗传承人网上教学活动,教网友制作喜爱的非遗DIY作品。此外,还将在济宁文化云开展品读非遗、优秀曲艺节目展播、非遗项目解说等活动,让广大市民朋友用耳朵聆听非遗声音,足不出户,便可尽享非遗盛宴,感受非遗魅力。
本次直播在网易新闻平台获得了15.1万的参与量,除了济宁之外,潍坊、保定、临汾、乌鲁木齐等十五个地市还进行了同步直播,活动收获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让网友对保护和传承非遗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