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镇:婚丧嫁娶树新风移风易俗润民心
“前段时间,我们村在公墓中新建了118个卧碑式坟墓,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新风尚已经深入民心。”日前,在河口区义和镇王集村公墓陵园,该村党支部书记袁延安正在带领几名村民紧张地忙碌着,“春节前,村民都要到公墓来上坟祭扫,我与村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们提前来清理一下公墓内外与停车周边的杂草和垃圾,为广大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祭扫环境。”
王集村公墓陵园位于村东北部,占地面积47亩,建于2006年,道路、停车场和绿化带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肃穆,全村400多个坟墓已全部搬入公墓陵园。公墓建立后,村里既增加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带动了村风、民风的好转。王集村也成了全镇乡村文明建设的先进村。
近年来,义和镇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清除精神“软垃圾”,全力营造优良社会风气。而“喜事新办、丧事俭办”又是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为此该镇将红白理事会建设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载体,成立了义和镇红白理事会指导小组,对各村红白理事会进行了充实调整,将那些群众威信高、乐于为群众服务的村干部和村民充实进了红白理事会,使各村红白理事会成为村“两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实际,制定了《村级红白理事会章程》,制定了红白理事会职责,对红事、白事采取“定时间、定标准、定人数”的“三定”措施,孩子考学、生小孩、温锅、买车、修建房屋等生活平常事,坚决杜绝大操大办、收礼请客。同时,进一步规范了“白事”章程:不大操大办,一切从简;不用棺材,用骨灰盒埋葬集体公墓;不请吹鼓手,可播放哀乐;不设宴招待红白理事会成员,仅提供出丧当天的一顿大锅菜。凡各村操办红事、白事都要遵守这一原则,并制定了相应的违规处罚决定。
“红白理事会的成立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也减少了许多麻烦。”艾河村党支部书记兼红白理事会会长王玉红说,不过万事开头难,一开始都害怕村民说三道四,自从一位党员带头执行新规,一天就把婚事办得体面、热闹,比以往的开销省了五六千元。村里人看出了遵守新规的确省钱、省事,渐渐就都执行新规了。
如今,义和镇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传遍大街小巷,各村道德评议会和禁赌、禁毒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也应运而生,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带头示范,大力革除陈规陋习不正之风,纠正农村群众攀比心理、“爱面子”观念,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婚丧简办,在全镇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俭办”的和谐文明新风。同时,义和镇还引导薄家、王集等有条件的村规划建设公共墓地,对分散的坟墓进行了集中搬迁,推行建设卧碑式坟墓,既节约了土地,又树立了良好村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