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一个口罩戴多久该更换?专家建议7种情况必须扔掉

0
分享至

“现在出门忘戴口罩,就像裸奔一样。”新冠疫情下,口罩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坚持戴口罩有人还会被感染?戴口罩是否有用取决于多种因素。

近日,陕西卫健委发布健康提示:一个口罩不能无限期、无限次使用。

7种情况务必更换口罩

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新使用。

“超期服役”将使口罩的防护效能大大降低。

若在高危场合使用,或与病人接触后,口罩使用一次后必须丢弃;但在日常生活中,如公园、马路、人流相对稀疏的公共场所佩戴后,可将口罩摘下,置于通风环境自然晾干后继续使用。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口罩:

1.口罩受潮时;

2.口罩内有异味时;

3.呼吸阻力明显增加时;

4.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

5.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

6.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

7.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与病患接触。

专家提醒,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都可以有效阻挡新冠病毒的入侵,但普通的布口罩几乎没用。

佩戴口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所以不要让口罩成摆设。

在露天通风良好,无人员聚集且自己未生病时(与他人距离至少2米以上),可以不戴口罩,而在其他公共场合要规范佩戴。

如果佩戴时间长感到不舒服,最好的办法是及时离开,缩短停留时间。

5种做法让口罩“失效”

戴口罩的方式错了,非但起不到防护效果,还可能因此致病。下面5种做法会让口罩“失效”。

1.口罩拉到下巴、挂在胳膊上。口罩戴得久了,不少人习惯把口罩拉到下巴处,露出口鼻,特别是逛商场、就餐时。

疫情期间,环境中可能有悬浮的病毒。脖子和下巴是病毒暴露区域,将口罩拉到下巴,口罩内层会受到污染,将口罩戴回口鼻时,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

还有些人把口罩套在胳膊上,需要时再重新佩戴,这样也不可取。

肢体活动时,有可能无意中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且手臂活动范围更大,口罩里层容易沾染到灰尘和细菌,反而起不到防护作用;重新佩戴时,更容易被感染。

2.没有完全贴合面部。口罩和脸之间留有缝隙,人在呼吸时,气流会流向缝隙。

日本MBS电视台这档节目让一位女士戴口罩,不贴合面部。医生使用特殊设备,测量口罩外侧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多大几率从缝隙进入口罩内侧。测试发现,外部细菌泄露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

正确做法:戴口罩时按一按鼻子,贴合整个脸部。佩戴口罩必须遮住全部口鼻,金属条紧贴鼻梁,上端在眼眶下面,下端覆盖下颌。

3.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相当于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

手可能会被口罩外侧污染,如果再忘记洗手,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

正确摘口罩的方法是通过挂绳取下,摘完口罩要洗手,没有洗手条件时最好先不摘口罩。

4.口罩戴反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

如果口罩戴反,阻水的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口罩湿了,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5.口罩用酒精喷洒。将口罩高温蒸煮,或是用大量酒精喷洒,看起来像是消毒,其实这些方式专家都不认可,反而会浪费口罩。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表示,口罩能防护病毒,是因为病毒会伴随液体飞沫形成小颗粒,附在口罩上。

用酒精喷洒口罩表面,酒精挥发时会将里面的水分一起带走,再使用时,被分离出来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

这些时刻也最好戴口罩

除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之外,日常生活中,以下几种情况也需要佩戴口罩。

1.炒菜时

烹饪时涉及大量化学反应,尤其是传统中式烹饪会更多地使用炒、煎、炸的方式,在这种对食物和油进行高温处理的过程中,食材中的很多有机成分在高温下会热分解,生成大量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同时,食品中所含水分急剧汽化膨胀并部分冷凝成雾,与食用油的挥发物一起形成油烟雾。

而由这些油烟产生的高浓度PM2.5,主要通过呼吸暴露、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内,容易造成呼吸系统、心血管等系统相关功能受损的后果。

2.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中有三种有害物质,对人体伤害最大,即过敏物质、毒性物质和细菌。

沙尘天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很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引起各种不适及过敏症状。

这些颗粒物表面还会吸附多种有害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从而导致传染病传播的几率大大增高。这种天气对眼睛、皮肤的危害也很直接,主要表现为流泪、干眼症、皮肤干燥等。

3.室内装修

装修过程中,尤其是装修初期,大量高浓度的有害化学物质充斥在房间内,像涂料、粘胶剂等装修材料中都含有很多有毒物质。

每次进入正在装修的房间时,都不要忽略防护措施,戴上正规的帽子和口罩,最好还要披上专门的罩衣,戴上防护眼镜。

4.大扫除

家中大扫除时,口罩必不可少。德国食品与环境研究所的化学家乌多•卡泽尔在比较干净的房间里做了个实验,发现每克沙发缝里的灰尘中含有135个微生物,每克床上用品的灰尘中有790个微生物。

如果没有必要的个人防护,灰尘中的有害物质落到身上或者吸入鼻子里,容易引起过敏或咳嗽;大扫除戴口罩可以避免灰尘里的病毒和细菌入侵到体内。

(来源:生命时报)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英联杯:曼城0-1纽卡,首战爆冷出局,8连胜被终结,哈兰德坐板凳

英联杯:曼城0-1纽卡,首战爆冷出局,8连胜被终结,哈兰德坐板凳

侃球熊弟
2023-09-28 04:59:08
2005年,服务江青的护士回忆:那些都是瞎说的,江青被抓时我在场

2005年,服务江青的护士回忆:那些都是瞎说的,江青被抓时我在场

旧时楼台月
2023-09-27 15:36:29
美企拒绝向华为支付10亿美元专利费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美企拒绝向华为支付10亿美元专利费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影孖看世界
2023-09-27 23:31:02
阿迪达斯商品图疑似辱华,竟把中国文物踩在脚下!

阿迪达斯商品图疑似辱华,竟把中国文物踩在脚下!

齐天候
2023-09-27 18:37:10
进步了!中国队4-2脚踩日本队夺冠 黑人混血妈妈:为中国足球奋斗

进步了!中国队4-2脚踩日本队夺冠 黑人混血妈妈:为中国足球奋斗

何老师呀
2023-09-10 17:38:00
上海部分高速昨天缓行长达9公里 今天缓行段一早已出现

上海部分高速昨天缓行长达9公里 今天缓行段一早已出现

新民晚报
2023-09-28 09:16:14
12岁女孩被邻居叔叔开发成房车里的玩物,她的父母也都上过此人的床,美国真事儿

12岁女孩被邻居叔叔开发成房车里的玩物,她的父母也都上过此人的床,美国真事儿

午夜故事会
2023-09-27 15:14:08
尼康日本:Zf已经供不应求

尼康日本:Zf已经供不应求

镜头讲述
2023-09-27 19:28:28
40分钟不雅内容被曝,浙江00后女生,聊天记录不堪入目

40分钟不雅内容被曝,浙江00后女生,聊天记录不堪入目

喜西说历史
2023-09-28 09:37:12
重磅三方交易达成!利拉德去雄鹿联手字母 艾顿努尔基奇互换东家

重磅三方交易达成!利拉德去雄鹿联手字母 艾顿努尔基奇互换东家

罗说NBA
2023-09-28 02:53:49
美国不敢做的事德国做了,柏林宣布:永久停止向中国提供优惠贷款

美国不敢做的事德国做了,柏林宣布:永久停止向中国提供优惠贷款

杨门灼见
2023-09-27 17:55:08
2010年男子怀疑妻子出轨,杀妻腌成“腊肉”,邻居:他曾卖过腊肉

2010年男子怀疑妻子出轨,杀妻腌成“腊肉”,邻居:他曾卖过腊肉

汉史趣闻
2023-09-28 08:01:12
9月26日,马斯克公开对华为Mate60Pro手机评价

9月26日,马斯克公开对华为Mate60Pro手机评价

蝌蚪踢足球
2023-09-28 08:33:46
张雪峰晒公司内景:员工都放假空无一人 粉色华为耳机亮了

张雪峰晒公司内景:员工都放假空无一人 粉色华为耳机亮了

显微镜生活
2023-09-27 13:00:47
广大网友建议:全面取消预制菜,把亚运餐标推广到全国校园

广大网友建议:全面取消预制菜,把亚运餐标推广到全国校园

小萝卜丝
2023-09-27 17:14:43
1-2!迈阿密丢冠:梅西无缘躺冠,掩面遗憾,获10万奖金

1-2!迈阿密丢冠:梅西无缘躺冠,掩面遗憾,获10万奖金

叶青足球世界
2023-09-28 10:33:46
送叙利亚总统回国的飞机途中加速了两次,一刻不停歇赶到大马士革

送叙利亚总统回国的飞机途中加速了两次,一刻不停歇赶到大马士革

欧阳山峰
2023-09-27 19:54:47
公司养了3个模特级别的姑娘,没事干工资还高,但是会来事

公司养了3个模特级别的姑娘,没事干工资还高,但是会来事

好闻不错过
2023-09-28 08:00:44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国庆旅游,正在掀起一场罕见的反向消费模式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国庆旅游,正在掀起一场罕见的反向消费模式

南瓜观点
2023-09-24 21:13:07
许家印!实锤了!

许家印!实锤了!

大嘴说天下
2023-09-27 21:15:45
2023-09-28 11:54:44

头条要闻

女子高价买上海迪士尼"快速游玩套票" 不料排了更多队

头条要闻

女子高价买上海迪士尼"快速游玩套票" 不料排了更多队

财经要闻

六省份公布工资指导线 两地已在路上

体育要闻

一代人谢幕后,中国男足再进8强

娱乐要闻

张艺谋这部新片,会很快火向全国

科技要闻

躁动的华为Mate 60 Pro供应链:订单爆了,招人、扩产

汽车要闻

先是宝马再是EV 华晨宝马iX1L入门也很纯粹

态度原创

房产
本地
亲子
艺术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亦庄「招商玺」预售证已拿!开盘在即!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我“混进”了河南今年最火的科技馆

亲子要闻

产后收腹带要绑多久

艺术要闻

对话|隈研吾:“五感”的建筑,体验建筑的触觉

军事要闻

德媒披露俄罗斯黑海舰队司令部遇袭细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