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胶州市应急局以实现“三下降、一杜绝”为目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三大任务,做到干部安全管理能力、部门协调联动能力、企业自主履责能力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四个提升”,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同心同向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现代化上合新区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一、突出实招抓管理,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一)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眼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按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1+2+19方案,运用信息化手段,坚持问题导向,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健全完善专项整治会商机制,组织集中攻坚行动,突出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19个重点领域,针对排查出的一些重点难点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着眼长效机制,本着“成熟一个、研究一个、解决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一项一项进行梳理,逐一落实措施,明确牵头部门、责任人和措施建议,集中力量进行攻坚,不断夯实监管责任,实施网格化、标准化、专业化监管,切实消除监管盲区。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问题,切实整治解决一批重大安全隐患。督促3家危化品生产企业、2家一般化工企业积极落实停产搬迁拆除方案,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烟花爆竹禁放监管,不断提升总体安全水平。
(二)推进智慧安全监管云平台建设。聘用专家分批分行业培训指导企业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并运用智慧安监云平台开展日常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2021年运用云平台有效运行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企业3000家。运用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对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精准“画像”,依据运行绩效分别赋予“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健康码,实施分类监管,差异执法。
(三)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继续发挥互联网+安全的作用,实施互联网+安全战略,利用好融媒体平台,充分运用微信、微网站、抖音、西瓜视频等媒体工具,发动一线人员将工作中的体会和好的素材转化成稿件或小视频,通过融媒体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安全知识,扩大宣传效果。继续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活动,采取分行业办班形式,利用技术考勤手段,确保参加培训的2000名企业负责人全程参与并考核合格。依托新东机械持续开展体感式培训,引导企业自制简易体感设备开展内训,让员工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安全意识。将体感式培训延伸至眼观式、体验式培训,扩大体感培训影响力,2021年计划培训9000人。
(四)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准化。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深入推进企业标准化和双体系建设运行工作,在纺织、机械、木器、食品等危险程度较高、企业数量较多、容易发生事故的行业,巩固扩大“出台一个标准规范、树立一个企业标杆、提升一个行业产业、覆盖一个镇街全域”四个一行动实效。采取分镇街、分行业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举办20场以上、超过2000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引导企业主要负责人加强企业员工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建立并有效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工作机制。
(五)依托执法流程再造提升监管效能。科学制定年度执法计划,继续推进镇街交叉执法、“六统一三加强”联合执法、“说理式执法”,调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全过程参与执法检查。试行“主班”“副班”执法模式,“主班制”执法模式是执法组、协管组单独运行、相互衔接的执法模式,立足于查隐患抓早抓小,把工夫用在平时,把执法力量投入到日常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副班制”执法模式是执法与协管人员同组运行、协同合作的执法模式,凸显应急保障作用,应对开展重大活动等期间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二、围绕防范抓建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全力做好省级安全发展城市创建。根据青岛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我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重点任务、评价标准、责任清单和推进计划,定期加强调度督导,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结合国家灾害普查,组织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研判我市综合风险水平,为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城市风险“一张图”。通过对全地域、全过程、全行业安全改进,提升城市安全发展保障能力。
(二)加强消防安全问题整治。持续开展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四类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整治、乡村火灾防控、重点行业管理等六项“攻坚治理”,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消防安全素质两项“提升工程”,实现“消防安全形势得到有效改善、消防责任链条得到显著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得到明显优化、消防突出风险得到根本化解、公共安全基础得到有力夯实”五个明显的整治目标。
(三)抓好防火防汛防灾工作。推动建立“大应急”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防灾减灾委员会以及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三委三部”综合协调指导作用,进一步健全指挥机制、顺畅指挥流程,完善部门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积极发展政府专职消防员和志愿消防员,计划5月份前再招聘20人,将森林防火队伍增加到50人规模,强化专业教育训练,打造应急救援尖刀和拳头力量。加大抗洪抢险和各类水域救援适用装备配备,进一步完善抢险救援机制,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工作,提升全民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四)扎实推进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健全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力争现有宏观观测点全部实现全天候电子监控、动物异常信息即时传输。继续升级三里河公园、少海湿地公园、胶州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施,逐步实现全市社区、村、学校、企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范化。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开展防震常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震意识和地震应急能力。
三、瞄准救援抓准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创新方式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镇街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标准化建设,在行政村(社区)开展应急服务站“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标准化建设。在气象、地质、山林火灾等灾害多发易发行政村(农村社区),推进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和广播平台,建设应急广播体系,提升全天候灾害预警响应能力。坚持“全民应急”理念,全年组织两次“应急体验进校园”活动,大力培训“第一响应人”,年内培训1500人以上,提升社会应急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100%不出事的目标做好安全管理,以100%要出事的假设做好应急准备,实现“知风险、会防范、能应对、有准备”。深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6+N”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统一指挥、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在“精”字上下功夫,瞄准全地形、全气候、全灾种带来的新问题、新变化,探索建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多灾种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灾害物资调拨保障建设,积极发挥市场平台作用,探索建立多元化、市场化应急物资保障和部门、区域间应急物资协调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准”字,“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严格遵守“九个必报”和“三同时一报告”制度,逐步构建“上下衔接流畅、内外防救有效、左右联动有序”的应急工作新机制。
(三)加强演练创新和应急值守。持续创新演练模式,增强广大职工的参与度,提升演练的警示教育意义,积极通过新媒体推广传播,扩大演练的受益点和受众面。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演练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在演练中查漏补缺、磨合队伍,提升企业应急处置水平和反应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和信息接报处置流程,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守”制度,严格落实重要时期的零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接报畅通,应对及时有力。
来源:胶州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