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每日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总量惊人。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实现绿色环保要求,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2021年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张艳双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提案。
张艳双表示,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5月出台了《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全链条齐头并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但是方案实施大半年,社会参与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垃圾分类设施不健全,垃圾分类源头设计缺乏引导性。城市街头、小区,尤其是城中村、工业区,垃圾桶数量有限,并且多数只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少数分类齐全的回收处,分类标示也不够明确。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低,回收流程缺乏有效监督。市民虽然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但垃圾回收后混合运输,不仅回收利用效果差,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张艳双建议从四个方面发动社会参与,加大垃圾分类投放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提升垃圾投放水平:进行全民常态化的垃圾分类教育宣传工作,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垃圾分类实施的指导工作;推行垃圾分类立规,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垃圾分类收集数据库,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在建立垃圾分类收集数据库,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第三方平台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垃圾分类数据集中库,统一规划垃圾数据,统计每天回收的垃圾量,并建立垃圾回收明细表,实现垃圾分类的合理化、智能化。需求商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询垃圾分类数据库,查看垃圾回收明细表,下单收购可回收垃圾,做到资源精准对接,有效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张艳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