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 17:43:12 来源: 网易济宁
举报
2020年,非遗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非遗保护体系日趋完善,保护利用成果丰硕,宣传交流展示活动引人瞩目,不断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活态传承。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大力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充分利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七集,举办了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组织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技艺、民俗等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走进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场馆,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人们零距离体验非遗技艺,感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
充分发挥非遗在助力脱贫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训贫困群众学习非遗传统工艺、技艺,扩大就业和增收门路,积极探索“非遗+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发展之路。嘉祥县大张楼镇、微山县夏镇街道被评为我省第三批“非遗助力脱贫 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10月16日与市残联联合转发《山东省残联、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积极引导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帮助残疾人学习掌握非遗知识,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创业和持续增收。 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将特色非遗元素融入旅游线路,打造非遗旅游品牌。在全国评出的十二条非遗主题旅游路线中,我市八个景区、四个非遗项目入选其中的齐风鲁韵非遗之旅路线。同时,组织专业演出队伍到金乡羊山、邹城上九山等多个景区进行专场演出。组织尼山砚制作技艺、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渔家虎头服饰等非遗项目参加济南百花洲景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
为有效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开展了第六批市级非遗传承人评选工作,经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和复议等程序,有97名非遗传承人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非遗传承梯队不断壮大。

2020年9月8日,组织开展了济宁市第五届“儒乡鼓韵金唢呐”民间吹打乐大赛。来自县市区的18支队伍90余名民间艺人登台竞技,全方位展示了鲁西南鼓吹乐保护成果,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高水平的吹打乐盛宴。 积极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交流平台,推动非遗走出去,提升济宁非遗的知名度、美誉度,组织鲁锦织造技艺、邹鲁礼乐、曲阜尼山砚制作技艺、草柳藤编织等项目非遗传承人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国家级非遗项目二仙膏制作技艺在上海进博会上精彩亮相,并现场进行非遗技艺展示。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了2019年度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十大模范传承人的评选活动。确定“我在非遗课堂等你”济宁市文化馆非遗全年体验研学课堂活动等10项工作为2019年度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张跃广等10名传承人为2019年度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


来源:济宁文旅

本文来源:网易济宁
责任编辑:
郑然然_J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