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对淄博市档案馆注重打基础建平台强业务的“内涵式发展”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专门批示,认为淄博突出主责主业,不断规范提升工作水平,被市委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机关工委表彰为“示范党支部”,2019、2020连续两年获得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在全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值得全省其他档案馆学习和借鉴。
淄博市档案馆馆长王允永(左一)、副馆长毕研一等一行四人赴省档案馆,就淄博市档案馆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打算,向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右一)作专题汇报。
五类实物档案征集收获颇丰
去年,淄博市档案馆以“业务建设指标体系”建设为总抓手,对各业务工作流程、标准、制度等进行全面梳理再造,形成了全面、规范、科学、细致《淄博市档案馆党建行政和业务制度汇编》,从制度的长远入手,抓工作的规范科学管理。
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档案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断丰富优化馆藏档案资源。在巩固“档案征集顾问”“家谱征集联络员”队伍的基础上,2020年,淄博市档案馆又聘请了7名“名誉馆员”,面向社会开展了抗疫档案、陶瓷琉璃名人档案、书画名家作品、老照片、抗美援朝老兵口述档案等专题征集活动。
其中,淄博市档案馆征集到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等陶瓷实物档案近400件(套),淄博名家书画作品300余幅,家谱档案100多个姓上千册,全市重大活动照片、抗疫照片等各类照片档案4100余张,印章实物档案500余枚。
500余人次捐赠档案资料
2020年,淄博市档案馆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建设合作关系,征集到1900年前后与淄博有关的德文书籍、图片、明信片等15件,实现了海外档案征集的新突破。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到淄博市档案馆捐赠档案资料人数达500余人次。
淄博市档案馆馆长王允永(左一)向孙伟庆颁发捐赠证书。
淄博市档案馆不断拓展档案利用体系,先后举办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陶瓷琉璃精品展”“馆藏书画精品展”“档案见证脱贫攻坚图片展”“《留住陶镇》--孙伟庆纪实摄影作品展”等专题展览,编辑出版《长桓革命回忆录》《习近平用典书画作品集》《淄博记忆·金融篇》《淄博市档案馆馆藏名人书画集》《淄博市陶瓷琉璃艺术名人档案》等。
3269卷馆藏民生档案下放
淄博市数字档案馆现拥有1000万页全文数据库,128万条目录数据库,50.29万条民生档案数据库。同时开展了民国档案装裱修复工作,修复民国档案5万余页。
为更好推进资源共享,淄博市档案馆与各区县档案馆及周边档案馆签订《馆藏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协议》,将馆藏3269卷民生档案全文下放各区县档案馆,实现市域范围内国家综合档案馆跨馆利用、异地出证。紧紧抓住区县新馆建设的有力契机,按照“实体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同步建设”的要求,指导区县档案馆积极创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目前,张店区、沂源县已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预测评。
全省率先通过业务建设评价
2019年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测评,成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2020年,淄博市档案馆在全省率先通过省档案馆市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成为全省首家获得“业务建设规范”等次的市级综合档案馆。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对此专门作出批示,并多次在会议上就加强档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常委、秘书长毕司东多次出席档案工作会议及相关档案活动,并就做好档案工作多次作出批示,为全市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市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汇报会现场。
着力强化档案信息化引领作用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人民需求为根本宗旨和工作中心,以档案信息化为引领,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升级。”淄博市档案馆馆长王允永介绍,他们计划把数字档案馆数据库迁移到市政务云上,完成数字档案馆与市协同办公系统接口对接。
今年,淄博市档案馆要围绕着庆祝建党100周年,举办好“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用档案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激发党员干部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强大动力。按照新《档案法》要求,加大档案开放鉴定力度,开展形成时间满25年的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持续抓好特色档案征集,通过资料汇编、专题编研等形式,加大馆藏档案资料开发力度,完成馆藏珍贵档案的编辑出版工作。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斌 通讯员 齐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