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党员干部的三个“必修”

2021-01-19 10:03:00 来源: 商讯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是面对群众问题时,做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在利益诱惑前,能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是面临“船到中流水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时,坚持“为官避事平生耻,一勤天下无难事”。干部一心为民,清正廉洁,勤政务实,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党员干部当修民。清朝万斯大《周官辩非》中说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就是要擅于听名声、聚民意、说民情,做决策念着群众,办事情想着群众。那些遇事刚愎自用、脱离实际情况,一昧只在书面上“做文章”的干部,看似“兢兢业业”,实则早已脱离群众,危机四伏。相信群众,主动关心群众,始终把联系群众作为自己的最大优势,才能走好为政之路。

党员干部当修德。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我们党构建清明政治生态、提高执政能力、树立良好形象的保障,修政德就能够筑牢党员干部自己的思想防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位清正廉洁、品行端正、敢于担当的干部,能够对政治生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干群鱼水情更深。为政者若作风不正、品行不端,极容易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塌方式”腐败,对我党的整体形象造成严重损坏。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修身正己,“严”字当头,方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好干部。

党员干部当修勤。宋朝邵雍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应该是干部身体力行的行动准则。“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勤学能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学贵善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在勤思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干是事业之本,勤干就是要俯身作为,耐住寂寞,真刀真枪,敢于力挑千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要以平和心对权、以淡泊心对名、以知足心对利,修民声、立政德、勤作为,常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共同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环境。(蔡玲巧)

王玉振 本文来源:商讯 责任编辑:王玉振_jn0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