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滨州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71年风雨兼程,71载砥砺前行,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东西两个院区,和养老服务中心(5级)、一二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和社区门诊,服务功能齐全、医疗床位3850张、养老床位624张的大型医疗集团。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有宁光“院士工作站”,是“中国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第一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级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揭牌
近年来,在党委书记徐宏,党委副书记、院长夏家林等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滨州市人民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需要为己任,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医院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01
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诊疗模式结出硕果
随着医学的发展,学科分类越加精细,但是有些患者的病情却涉及多个学科。如何打通学科壁垒,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诊疗服务,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医院已经在多个专业推行了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
以肺结节为例,传统模式下肺结节患者需要分别到呼吸科、影像科、胸外科、肿瘤科等科室就诊,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和经济负担。2019年1月21日医院第一个MDT门诊——肺结节多学科门诊正式成立。该门诊集合了医院该领域的优质专家,一次就诊,“一站式服务”,为肺结节患者带来了福音。随后医院又相继成立了甲状腺结节、多发性骨髓瘤、肺癌、淋巴瘤、眩晕门诊等多个MDT门诊。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不同学科专业的人员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
肺结节多学科会诊已成常态
如今,从住院病人的普通多学科会诊,到疑难病例的多学科讨论,从复杂或高难度手术的多学科协作,到门诊患者多学科协作(MDT)诊疗,医院都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制度和协作方式,从而达到了提升诊疗水平、解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的目标。2019年,医院肺结节综合诊疗专科获评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推广增强了医院的品牌优势,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02
以急危重症为重点,急诊急救能力提档升级
作为全市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担负着地区急危重症救治的大任。如何提高急诊急救能力,医院总结出了两条“硬道理”,一是在硬件上下功夫,二是在软件上动真格。
2016年鲁北地区首台最先进的“远程智能急救移动工作站”交付使用。车辆配备有最先进的智能远程急救、车辆调度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确保重症病人在转运途中的实时监护与现场急救,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胸痛、卒中等患者救治及时高效
规范胸痛患者救治,经过积极创建,2019年3月,医院成为全市三家大型医院中第一个获评“中国胸痛中心”的三甲医院。2019年7月,医院牵头成立覆盖全市的滨州市胸痛中心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区域协作、规范高效的胸痛患者医疗协同救治体系,为急性胸痛患者搭建起救命“高速路”。
做好卒中患者救治,2019年4月,医院创建成为全市首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在国家脑防委卒中中心工作数据统计中,医院卒中中心工作在全国最高排名27位。同年,滨州市发布卒中急救地图,作为地图管理医院,医院为卒中患者提供了迅速而精准的治疗,有效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
2019年6月,医院创伤中心正式成立,进一步规范了创伤患者的诊疗,提高了救治质量和效率……
让救治流程更专业、更规范、更快捷,医院“六大中心”建设,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快速、高效、一体化的综合救治服务,打通了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
03
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急慢分治卓有成效
李女士因为腰肌劳损,需要经常住院针灸治疗。刚针灸完的李女士说“以前在医院针灸,需要全程住院治疗。现在白天在医院治疗,治完回家休息,还能享受医保报销,真是个好政策!”李女士所说的好政策正是医院实行的“中医日间病房”政策。为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就医负担,2020年1月1日,医院试点实施“中医日间病房”医保付费改革项目。
日间服务病房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全市“放化疗日间病房”定点试点机构,从7月6日起,医院在肿瘤科正式开设恶性肿瘤放化疗日间病房。肿瘤科先行试行,逐步全院推广。
日间病房工作模式既方便了群众就医,又减轻了患者医疗负担,受到了广大就医群众的热烈欢迎,推动了“全民健康”的实现。
04
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智慧医疗联通你我
2020年4月7日,医院“电子胶片”正式启用。随后X光、核磁共振等各类传统胶片也进入了无胶片时代,影像检查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智慧医疗,联通你我,从2003年,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上线,到如今电子病历、移动护理、合理用药、远程医疗、检査预约、私有云胶片、医院自助综合服务、互联网医院等40多个系统上线。借助“互联网+”模式,医院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门诊就诊“一卡通”用,每位就诊患者拥有唯一的ID号,记录病情、用药、检查、交费等信息。互联网医院手机APP实现了预约挂号、排队候诊、线上充值、账单查询、预约检查、复印病历等多项功能。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下患者来院交叉感染的风险,APP上线“网上问诊”功能,患者不出家门口即可线上就诊,有效引导和分流了就医群众,保障了患者安全。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化在提升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方便患者就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5
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家
作为山东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已达到100%。一科一特色,一病一品牌,呼吸内科“健康森呼吸”、心内科“爱在心中”、小儿科“以家庭为中心”等多个护理服务品牌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凭借优秀的护理质量管理和专业发展优势,2015-2017年,医院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二、三等奖。
护士节,护理义诊走进滨州汽车总站
为更好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局限在医院,更要延伸到家,这种贴近患者,贴近社会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全程、纵深的优质服务。
06
以人文服务为媒介,医患关系温馨和谐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最终改善的是群众的就医感受。医院设便民门诊窗口,为开药或普通检验检查的患者提供便利;设有多台自助机,为患者提供办卡、充值、打印化验单和门诊病历、信息查询等服务;门诊设有24小时冷热饮水机,备有轮椅、推车、多功能血压表、针线包、打气筒、充电器、一次性纸杯、雨伞、老花镜等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免费服务。
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在导医的基础上,医院设有党团志愿服务岗、学雷锋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2020年5月,“医路相助”社会志愿者服务项目启动,为院内就诊患者及家属专门提供导医、咨询、护送、取药、陪检等服务。医路相助,温暖你我,志愿者们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急,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营造了更加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
岁月峥嵘 不忘初心
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2019年12月13日,鲁北地区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医院亮相,12月18日完成了山东省首例达芬奇Xi(第四代)手术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切除手术,现在机器人手术已经在临床多个专业广泛应用,这只是医院先进医疗技术的一个缩影
宁光院士工作站揭牌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医疗卫生事业日新月异,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党委书记徐宏说。正是靠着这股韧劲和钻劲,为医院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心脏磁共振(CMR)检查项目填补省内空白,急性白血病CART治疗开创全省先河,运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第四脑室肿瘤、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精准髋关节外科手术等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早产儿救治达国内先进水平
成功救治24周、600克早产儿,至今还保持着滨州市救治新生儿最短胎龄和最低体重的纪录。医院开展的全腔镜下男性乳房发育组织皮下切除术和腔镜微创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肝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切除手术等多项技术填补滨州市及周边地市的技术空白。
医院70周年院庆盛典
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精神疾病防治、养老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管理创新医院……71年砥砺前行,滨州市人民医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西院区效果图
设计有2000张床位的滨州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将于2021年下半年建成投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委副书记、院长夏家林说“以西院区启用为契机,在未来的发展中,医院将充分发挥滨州‘六高两铁’枢纽及环渤海重要节点城市的区域优势,宁光院士工作站的科研优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人才优势,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及医养产业齐全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人才队伍精干、专业特色鲜明、管理精细化智慧型、服务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医疗集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
记者 彭翠翠 通讯员 郭庆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