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市艺术创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刚才也提到了,艺术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升,京剧《游百川》、渔鼓小戏《老邪上任》等参加戏剧艺术领域、群众文艺领域国家级展演,获得奖项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综合来说,滨州市文旅局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规划、建立机制。“十三五”开局之年,滨州市局制定《“十三五”时期艺术事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提高艺术创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每年制定年度创作计划,明确重点创作任务。2017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做好滨州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全市戏曲院团发展和舞台艺术创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常态化机制,为艺术创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创新办法、优化环境。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了《滨州市政府购买剧场给剧团免费使用管理办法》,自2018年起安排专项资金购买滨州影剧院演出场地,开展“周末戏相逢”活动,为市直三团艺术生产、打磨提升提供场地和舞台,创新解决市直转制文艺院团“一团一场”难题的同时,为我市精品剧目“院团+院线”的市场化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制定《滨州市文艺创作专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滨州市艺术创作扶持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精品剧目的打造及展演,形成培育精品、奖补精品、提质增效的良性循环,为艺术创作提供良好条件和环境。
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滨州市政府先后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戏曲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平台。积极推荐专业艺术人员参加全国及省级各层次、各领域培训。
五年来,42人次参加省级以上艺术人才专题培训班,培养了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评论等各领域骨干人才,提高戏曲艺术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京剧《游百川》等剧目的打造,邀请到国内一流主创团队助力加盟,以此为契机将外借名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通过名家带动拓宽专业艺术人才培养渠道,发展壮大滨州市戏曲人才队伍。
下一步,滨州市文旅局将持续优化艺术创作环境,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组织开展艺术创作,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
(记者 彭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