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得了酷暑、耐得住严寒、进得了火场,抓得住歹徒……他用笔记录坚守一线民警们的时代风采,用相机定格广大干警忠诚履职的难忘瞬间,1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胶州1324平方公里的城乡大地,传播公安好声音,传递警察正能量,挖掘了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动人警察故事,他把辛苦留给自己,把光鲜留给战友,身处幕后,他演绎了同样的精彩,他就是胶州指挥中心宣传民警刘海鹏。
冲锋在前:能文能武宣传尖兵风雨无阻勇于担当
今年33岁的刘海鹏,是胶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科民警,2008年从警的他开始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因为警校学的是治安管理,所以从来也没想到会从事宣传工作!”提起现在的工作,刘海鹏说,一次特殊的经历让他从一名治安警变成了宣传警。“公安的工作很特殊,经常会有战友因公牺牲!”2010年的一个寒夜,他的一个师兄在外出执行任务的时候牺牲了,触景生情,他写了一篇悼念文章发在网上,没想到不仅引起了战友们的关注,更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悼念。
这篇文章也引起了局领导的注意,刘海鹏被调整到宣传岗位工作。在一线工作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一些群众对公安政策不熟悉,对公安民警有误解,所以执行任务时,有不少的阻力。“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笔,让老百姓消除误解,对战友们多些理解,我们公安工作肯定也能顺利不少!”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刘海鹏开启了自己的宣传生涯。
写篇文章很容易,但要想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就必须深入一线!为了体会最真切的感受,获取最鲜活的素材,他常常和战友身处险境、一线冲杀,甚至两次负伤。2014年9月,胶州市胶西镇发生一起重大案件,当时已经连续发烧三天的他,顾不得病痛,拿起相机奔赴现场。此时,嫌疑人被锁定在了一片玉米地,月黑风高,玉米叶子被风刮得沙沙直响,分外吓人。现场面积很大警力有限,但不能让这个危险分子再流窜到别处,刘海鹏主动请缨,加入到围捕行动中,一边记录一边搜捕。“我们都很佩服他的勇气,当时嫌疑人手里有刀,海鹏却拿着相机,万一冲出来,危险可想而知!”一同参与抓捕的民警告诉记者。不过谈及此事,刘海鹏却云淡风轻,笑着说:“当时想好了,如果嫌疑人杀出来,我就用相机抡他!”。
10年来,他先后随警作战150余次,在获取最珍贵的素材外,更被战友们一心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宣传工作干得时间越长,就越能体会身上的这份责任,尤其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转发民警故事,点赞战友的时候,就更觉得这项工作意义非凡!”刘海鹏说,看着战友们的奉献,换来了群众的认可,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十年来他先后发表中央级稿件60余篇,省级稿件170余篇,青岛市级稿件700余篇。
能钻善思:传播公安好声音传递警察正能量
想做好宣传工作,除了胆大还得跟得上潮流。在刘海鹏的办公桌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新闻写作、摄影技巧、视频编导,新媒体传播等各方面的书籍。“新媒体时代,宣传工作也不仅是会写,还得会编、会导、会处置,这样才能更好地讲好警营故事!”刘海鹏没有满足之前取得的成绩,看到新媒体的发展后,他主动投身新媒体宣传,边学边干、新旧结合,和同事们一起打造“胶州警方在线”官方微信和“胶州公安”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号新媒体矩阵,截至目前微信粉丝达8万余人,今年还获得了全省最具影响力县直机构政务微信十强;为了创新警民互动,他和同事策划开展“武器警械及警务技能展演活动”、“法制宣讲进企业”、“警务宣传进集市”、“相约警务室”等各种宣传活动300余场次;他每年参与设计各种宣传资料,并连续参与设计出版《胶州公安》专刊合订本,以及《平安印象》系列丛书,使胶州市公安局的宣传工作绘声绘色、亮点纷呈。《平安印象》等形象片、专题片、汇报片,以及他和同事们自导自拍制作的微电影《猎》等更加通透地展示了公安民警的无私奉献、忠诚情怀。
别样精彩:执笔战疫一样逆行身处幕后甘当绿叶
庚子大疫,举国动员,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公安民警是永不掉线的逆行者,红花需要绿叶衬,刘海鹏既是逆行者,也是记录抗疫画面的幕后英雄。在疫情防控一线,他认真完成组织交办的堵控盘查任务和巡控任务,同时有民警身影的地方,也都是他的主战场,将战友们战“疫”的点点滴滴汇聚成文字编辑发表,弘扬抗击“疫”情的正能量也是他的重要任务。
疫情以来,他坚持每天到一线开展深度采访报道工作,采编全局重点、亮点工作16篇次,采访先进典型团队、人物30余个,刊发各级各类稿件130余篇次,累计拍录照片、录像素材80余GB,抗 “疫”战场上涌现出的双警家庭、硬核警花、女警突击队、142名胶州老公安交纳5万余元“特殊党费”等感人事迹,经过编写刊发后,获得了广大读者的点赞和肯定,感动了无数的网友。
“警营是一座新闻的富矿,讲好警察故事一样很有战斗力!”刘海鹏说,宣传的路上他还是一名新人,他要用自己的真心,讲好每一个警察故事。
来源: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鲍福玉 孙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