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系统谋篇全县“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吹响了利津实现高质量跨越赶超的冲锋号。汀罗镇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园区发展平台为支撑,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实干的作风、实干的精神,争做抓落实的实干者,为全县“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统筹五大园区建设,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按照“规划引领、区域联动、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统筹全镇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承载能力等要素,规划建设工农复合产业园区、农旅融合示范园区、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乡村振兴样板园区、盐碱地经济试验园区等五大园区平台载体。充分整合农业资源和建设用地资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现代产业组织方式,汇集资金、技术、农田等生产要素,重点发展畜禽种、虾蟹、粮食和农副产品科研、加工、仓储物流等特色产业。以铁门关文化资源为龙头,充分挖掘“上农下渔”资源、汀罗美食资源、农业体验资源,搞好文旅策划,推进农旅融合。积极围绕仓储物流、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利用等产业引进和培育产业项目,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苗木、片林、林果、湿地保护和种养循环畜牧等产业,探索盐碱地生态种养循环的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对区域特色产业进行合理布局,集聚生产要素,努力实现全镇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换挡升级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突出产业项目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强化项目导向,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扎实推进总投资7.5亿元的鲁粮汇邦黄河口粮农产业园、总投资3.2亿元的益生集团父母代肉种鸡饲养、孵化场,总投资2亿元的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基地、总投资1.01亿元新希望六合中新鸭育苗研发基地等项目,实现全镇设施产业面积规模11000亩,面积超730万平。实行区域联动,打破村与村之间壁垒,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集成,整合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加快推进总投资6900万元的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二期工程和总投资1940万元的津汀现代渔业示范园建设,破除分散式、低层次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化与中科院、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引进泰山学者、培育黄河三角洲学者等工作上实现突破,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做优“汀罗农品”品牌,充分整合圣水香菇、甜蜜蜜西瓜、渔汀湾花卉、跑道鱼和白对虾、汇邦渤海大闸蟹、汀河丸子、铁门关老粗布等汀罗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民生民利提升,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力度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规划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快优化镇域空间布局,为宜居宜业特色城镇建设擘画美好蓝图。扎实推进国家级卫生镇争创工作,积极稳妥实施镇卫生院搬迁工程。投资2700万元,实施镇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处,加快汀河公园建设,新建口袋公园4处,改扩建乡镇幼儿园3处,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强化镇网格中心、镇域治理中心和矛盾调处中心建设,持续强化网格协同工作体系建设,推动调解、行政裁决、诉讼等力量沉到一线、有机衔接、联合作战,合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帮扶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动态帮扶机制,持续做好产业扶贫项目运行管理,积极探索增收增效举措,构建收入相对较低群众增收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不反弹、新贫困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