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已造成全球经济下行,全球资本市场遭受重挫。企业经营困难,面临破产,企业不良率上涨,银行“坏账”增多,资本市场进入寒冬。但是,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经济恢复,企业生产工作重新恢复活力,原有资本市场积累的“坏账”,迎来了新的转机。不良资产的逆周期特性带来的投资价值“不良资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银行的不良资产,政府的不良资产,证券、保险、资金的不良资产,企业的不良资产。所谓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本息的贷款,也称为不良贷款。企业的不良资产则是指因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通过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比如抵押物拍卖)回现,帮助债务人偿还债务。不良资产在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不良资产处置也常是企业缩减风险的一种手段。它并非是有害的、无价值的资产,只要合理利用,不良资产也是资本市场潜藏的一笔“财富”。已上市资产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显示,不良资产业务的回报率高达30%。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起源于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过去十年左右我国不良资产和经济增长之间呈比较明显的负相关。特别是2012年以来,由于国际债务危机、内部环境问题及收入分配问题等原因,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但是,对于在历经疫情冲击后处于经济恢复期的现阶段,伴随国家“去杠杆”、“去产能”、扩张地方性AMC的有利政策的引导,业界普遍看好未来不良资产的投资价值。一、2020年不良资产行业投资“风口”已至1. 不良资产市场前景看好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整体唱衰,金融机构贷款违约现象频频出现。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08%。此外,由于疫情与经济下行预期双重影响,较上月上升0.05个百分点。业内普遍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在2020年仍将继续扩增。中国经济现正快速恢复,原有市场积累的大量“坏账”急需处理,以满足资本市场新一轮运作需要,因此,2020年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 政策环境助力不良资产行业发展(1)银保监会继续推进金融扩大开放政策,鼓励引入外资。自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80多家各类机构。银保监会在6月4日的“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被问到深化金融改革方面的具体举措时表示将会支持直接融资发展,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完善配套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培育其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此外,为响应国家发布的一系列金融对外开放措施,银保监会表示还将继续大力推进已出台政策落地,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支持外资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产品、股权、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合作。(2)不良资产发展20年,首次在两会中得到如此重视。2020年的两会中,数十位代表委员就不良资产处置、防范金融风险、规范金融法规、细化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议案和提案。节选两会中有关“不良资产处置”的部分提案:1)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允许非持牌AMC承接银行不良资产包王天宇认为,目前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处置合作过程中存在“不良处置市场化推进缓慢、不良资产批量转让规模亟待提升、不良资产估值定价准确性不足”等问题。应放宽不良处置市场化准入标准,允许符合资格的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拓宽不良处置渠道,加快处置进程。2)江西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孔发龙:允许地方AMC跨省收购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孔发龙建议允许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跨省对接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开展批量转让业务,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效率;建议银保监会扩大金融机构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范围,拓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渠道。3)央行杭州支行行长殷兴山:银行应积极处置不良资产殷兴山表示,银行应通过积极处置不良资产、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和利润留存,增强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4)鲁信集团董事长李玮:开创新模式精准“拆弹”李玮建议更好地发挥全国最大地方AMC平台作用,创新开展“不良资产+投行、+投资、+基金”等业务模式,持续优化省市县三级联动、政企银三方协同机制,以助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事实上,除了我国国内看好不良资产投资外,国外资本投资者也看好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就在今年2月份,全球著名的信贷投资巨头橡树资本集团(Oaktree Capital Group)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专门收购中国市场的不良贷款。随着不良资产行业的不断壮大,所配套的监管、政策等更新并补足短板,两会期间有关“不良资产”的相关提案逐渐增多……种种迹象皆表明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市场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