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召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营造了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陈庄镇立足工作实际,聚焦“工业转型、现代农业、城乡融合、民生事业、党建引领”五个方面,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体系优化,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立镇之本”,进一步推动利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依法淘汰低端炼化、粗加工等落后企业和部分企业高耗能、高耗水的工艺、设备,组织实施重大节能、节水、节材示范工程。抓好企业技改工作。围绕再生资源利用、环保设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对生产线、生产设备等进行节能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循环产业、高端制造、化工新材料基地。抓好“双招双引”工作。充分发挥产业园产业、资源和交通优势,着力推进德汇环境科技、利佳橡胶再生利用等项目,持续跟进与中燃集团、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的合作,推进废金属、废矿物植物油、废塑料橡胶等优势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打造绿色循环生态示范园。抓好项目储备工作。重点做好装备制造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危化品运输、无储存贸易经营、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好营商环境提升工作。继续实施园区道路、排水管网等建设工程,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发挥项目服务专班作用,对项目注册、报批、落地、投建等环节实行一条龙服务。定期开展银企服务对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聚焦创新做优,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产业和生态两大特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带动全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沿黄滩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推广应用智能温室、喷滴灌等配套装备设施,完善农产品、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做优农业特色品牌。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挖掘临合蜜甜瓜、新兴苹果、黄河滩大米等产业优质特性,打造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优势产业。建立对品牌产品的激励保护机制,重点培育一大早乳业、恒业绿洲、新发农牧等有基础、有潜力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依托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联耕联种、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培育农业新业态。推进5G智慧农业、水稻产业链优化整合等项目建设,打造万亩级数字管理系统。建设5G数字产业科技赋能孵化基地,推进“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探索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聚焦规划建设,全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紧紧抓住县域副中心“建设机遇”,注重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先行先试,倾力打造高质量、高品质“田园新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政策等优势,建立规划监督、管理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拓展城镇空间,实现产城一体。加快推进荻花湾核心区开发建设,完成公园、水系和涌鑫大道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档次。规划建设一批物流综合体和建材专业市场,推动镇区商贸业繁荣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消防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优化村庄产业和布局,加快推进付窝、集贤等7个社区建设进度,实现村庄区域融合。发挥沿黄产业、生态和人文优势,积极创建采摘园、生态公园,依托滩区观光大道承接各类体育比赛等活动,实现农旅、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联动。
聚焦民生福祉,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把抓民生作为“根本追求”,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突出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生实事。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预防返贫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优化提升政务服务。落实县乡“属地管理”职责,对承担事项一律实行公开流程化管理。提升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水平,整合延伸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工作,守住环境质量底线,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分类试点镇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实施生态修复环境、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等工程项目,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深入推进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镇域治理运行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建设水平,努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