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宣”兴遗,传承非遗经典。聘请本土乡村文化能人,牵头编写《陈官民谣》《乡土音乐教材》《陈官非遗概述》等非遗教材,大力宣传非遗知识。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传统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拓宽非遗认知群体2000余人次。依托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和26个村级文化大院大舞台,展演“陈官短穗花鼓”“孙斗跑驴”等非遗传承项目40余次。
二是以“教”传遗,弘扬非遗文化。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通过“师带徒”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扶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非遗项目骨干传承人65人,逐步充实传承队伍。挂牌成立陈官中学、斗柯社区、老年大学等5个非遗承传基地,拓宽非遗传习渠道。
三是以“创”活遗,打造非遗品牌。对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登记出版,挖掘非遗项目15项,创新建立具有地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等5处传承活动场所。将非遗与本地旅游宣传有机结合,打造“高斗葫芦雕刻”“坡南线头鞋”等旅游品牌,让非遗项目得到“活态传承”。每年安排旅游展演30余场、游玩观众累计1万余人次,有力宣传了陈官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