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德春一户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兄弟五个,有四个都当过兵,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83岁,最小的也有68岁,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时光荏苒,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如今已经成为了耄耋老人,有的甚至已经不在人世,青春不在,但是他们爱国爱家的情怀却始终未变。
这样的当兵典型在洋河镇相沟村还有很多。相沟村全村共有145户,人口500人,现役、转业及退伍军人近30位,其中,四期士官两位,三期士官3位。服役期间,几乎人人授过表彰奖励和立过军功。
“我们村一直尊崇军人、敬重英雄,把参军报国看成是无上的荣光。”相沟村村主任闫炳全介绍,每年征兵,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前几年,村里有一个叫闫玉磊的小伙子,9月份参军报名的时候是111公斤,“胖得像小猪一样“,远远超过标准体重。当时村子里的人对他都不看好,可他就是一门心思要当兵。为了顺利通过体格检查,闫玉磊坚持锻炼,控制饮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瘦了四五十斤,最终顺利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光荣的一员。
村里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与村子里优良的革命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1946年,相沟村村民闫德宗、夏付宝、夏付芹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负责村里的各项工作。在解放战争时期,村民夏俊杰在参见淮海战役时光荣牺牲,同村的李振顶身负重伤。1997年,在广西部队参军的闫玉鹏因排雷抢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时的他只有19岁。
正是这些峥嵘岁月里的一个个战斗故事、一位位英模人物一直激励着全村有志青年参军卫国。不管文化水平高低,村里的父母都把孩子当兵看成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鼓励孩子到军队的大熔炉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十一年前,村里的“兵妈妈”张显莉七十多岁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留下后遗症致使半边身子瘫痪不能自理,她和丈夫需要和另外两个兄弟一起担起轮流照顾婆婆的重任。每年,张显莉都会向工作的厂里请四个月的长假,待在家里侍奉老人、操持家务,同时打理田地。当兵的儿子打来电话,她都会说家里一切都好,让孩子不用担心,“我得让他安心待在部队,为国家做点贡献是有出息的事情,我们脸上也增光。”
在相沟村,一人当兵,不仅是全家的光荣,更是全村人的骄傲。逢年过节,村委领导就会带着米、肉等生活用品到烈属、军属家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没有这些当兵的人,就没有强盛的祖国,没有强盛的祖国,就没有幸福的人民。”相沟村村支书闫炳清动情地说,“好青年就应该去当兵,保家卫国,淬炼青春!”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