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利津县汀罗镇突出镇、社区、村三级组织体系架构建设,梳理再造本级服务事项流程,推动服务事项、工作力量、服务保障下沉到一线,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7月份,《大众日报》刊发《汀罗镇变“群众跑”为“干部跑”》。
一、以镇级中心标准化建设为统领,筑牢便民服务主阵地。 一是打造“一站式”受理的“133互联+”模式。“1”即设置2个本级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主要承接县级委托下放乡镇试点的121项审批事项和整个便民服务提升工作开展;第一个“3”,即社保、医保、老龄三块相关联的分区和一个综合窗口;第二个“3”,即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三块相关联的分区和一个综合窗口。在三大领域窗口覆盖民生高频事项的基础上,延伸引进供水、燃气等居民生活服务窗口。细致入微地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二是以“便民”为根本目的,改造升级服务阵地。设置便民服务办公室兼矛盾调解室一处,为后台集中处理审批事项、复杂业务,兼顾谈心谈话和矛盾纠纷处理提供专门场所。投资20余万元,新建设咨询引导、休闲等待、自助服务等功能区,设镇级帮办代办工作人员2名,配齐配全自助服务机、打印复印机、自助电脑等办公设备以及沙发、图书、饮水设备等休闲便民物品,为办事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三是优化梳理业务流程,提升细节化服务水平。整合各部门各业务口资源,对本级89项公共服务事项及涉及民生的9大门类42项高频公共服务事项内容及流程逐一梳理完善,编制印刷成册方便村级便民服务站使用。制作高频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业务便条”20余项,让办事群众“拿得走”、“有的看”、“好办事”。印制二维码链接,确保“线上”“线下”无缝服务群众。综合窗口整合各业务口所需要的示范样式文本,为办事群众提供样板参照,不断提升细节化便民服务水平。
二、以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为示范,以点带面提质增效。整合党建、网格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部门,重点打造前毕社区、汀河社区、割草社区和金盆社区等4个社区级便民服务站。对其他村级便民服务站场所进行统一名称并挂牌标识,做到有场所有人员能办事。以“六有一能”(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为基本要求,升级规范社区级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分别设置综合窗口及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事务、社保、医保、老龄等民生服务窗口,承担乡镇下沉到社区的四大类50项便民服务事项,依托村两委,通过便民服务代办员和网格员为周边群众提供直接服务或委托全程代办服务,实现了群众少跑腿,零跑腿。
三、以创新帮代制度为保障,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率先组建“便民服务中心+进驻部门+社区+村”的“四位一体”帮办代办队伍,在镇、村两级全面推行帮办代办便民服务制度。制定出台《汀罗镇便民服务村级代办员考核奖励办法》,批量印制“一式两联”免复印代办单,量化考核代办员的业务办理情况,激励村级代办员更好地做好便民服务帮办代办工作。自9月份试行以来,已代办件数290余件,上门帮办件数50余件。